修洛特阿麗莎 作品

一百三十一章 印刷術和宗教改革

  祭司團已經編纂了一本數千字的簡明教義,稱之為“阿瑪科利之書”,或者簡稱為“阿利經”。在納瓦語中,“阿瑪科利”的含義便是書籍,啟示,讀本或古卷。

  阿利經大體是歌頌主神至高無上的經文,描寫主神創世的神話,參考千字文的形式,用作最初級的啟蒙書籍,猶如歐洲的聖經。

  雕版既然可以實用,接下來便是印製數以萬計的阿利經,分發到每一處社區軍校。等到第一批祭司的識字教育完成,他們便會帶著嶄新的宗教思想,奔赴聯盟的每個城鎮和村莊。他們將把主神的旨意教授給每一位十五歲的少年,從此徹底改變聯盟的下一代,建立起地上的至高神國!

  想到這裡,修洛特心中起伏。除了印刷經文,雕版同樣可以刻畫威嚴的大神廟和完整的神話故事,以圖冊的形式,給不識字的普通民眾留下主神的啟示。它也可以印刷祈禱儀式、法律條文、曆法常識和農業圖示,用來指導日常的生活與生產。

  總而言之,印刷術和宗教書籍將急劇減少宗教思想傳播的難度,快速推進一神化宗教改革。從目前看來,造紙和印刷技術必須嚴格守秘,紙張製作和書籍印刷都只能在都城進行。

  事關墨西加人的大業,至少在要兩代人內,保持聯盟核心在文化傳播上的絕對壟斷優勢,對文字尚未成型的各邦形成跨越維度的文化打擊。

  修洛特快速思索,立下決斷。所有的工匠必須嚴密監控,登記在冊,甚至與社會隔絕開來。書籍印刷將變為祭司團的禁臠,敢於涉足這方面的人,無論是平民還是貴族,都只有死路一條!

  想到這裡,他平靜而冷漠的看向埃奎拉。中年玉匠頓覺心中一寒,連忙低頭行禮,不敢直視。

  接著,修洛特繼續思索起活字印刷術在歐洲的發展。它所帶來的宗教改革,將決定阿茲特克聯盟的大敵,西班牙帝國的命運。

  大約四十多年前的1440年,約翰內斯·古騰堡在神聖羅馬的邦國中發明了鉛字的活字印刷。時至今日,這項技術已經傳入了歐洲的各主要大國,此時還在飛速的傳播中,孕育著新宗教改革的契機。

  而在三十多年後,幾乎在西班牙人入侵阿茲特克帝國的同一時期,宗教改革的火苗會首先在神羅各邦國點燃,然後英國與羅馬教會決裂,另立英國國教。新教的火焰會逐漸燃滿歐洲。

  征服美洲後的西班牙人會擁有超越歐洲各國的財富,在歷史上到達極盛的黃金時代。在宗教的分歧下,虔誠的西班牙王國因此和英格蘭王國敵對。然後英國支持荷蘭從西班牙統治下的獨立戰爭,並在美洲大肆私掠西班牙船隊。

  在宗教與王權的雙重敵對中,西班牙王國終於派出無敵艦隊,試圖征服英國,然後出人意料的一戰皆休。無敵艦隊在格瑞福蘭海戰中一戰敗北,再加上強勁的逆向南風,被迫流離北上,最終損失超過三分之二,一百多艘大艦沉沒,從此失去對美洲的有效控制。

  隨後便是殘酷異常的三十年宗教戰爭,徹底宣告西班牙帝國的衰落,黃金時代就此結束。最後便是五十年後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西班牙幾乎喪失所有伊比利亞半島外的領土,帝國就此終結。

  看著印刷著思想的紙張,修洛特陷入了沉思。

  歷史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各種線索複雜糾纏。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只是動態中劇烈衝突的記錄與體現。印刷術孕育了宗教改革的大勢,新教的火焰是羅馬教會無法撲滅的,而英格蘭的離心也是大勢所驅。

  不考慮宗教與文化,純粹從外交上來說,新教改革後的英格蘭王國與虔誠的西班牙帝國素來敵對,是聯盟的天然盟友。在遙遠的未來,這會是一個重要的契機。

  思索良久,修洛特才搖搖頭,把思緒從還未發生的歷史中收回。他再次考慮起活字印刷的工藝和可行性。

  約翰內斯·古騰堡的活字印刷術包括兩個部分:鉛活字鑄造,和木製印刷機。

  這裡的木製印刷機只是螺旋式的葡萄酒壓榨機,用螺紋和槓桿轉動,穩定的給下方木板施加壓力,用於印刷。這種技術在公元前後就已經被髮明出來,在華夏天朝也並不罕見。實際上,印刷機從來都不是活字印刷術應用的決定性因素,活字鑄造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