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當昏君,你一統六大國了? 作品

第八百八十八章 監管力度不夠了!博弈!

  地方發展是什麼?

  恰好是一個官員升職的最重要評估標準。

  監管力度足夠:收100,上交80,地方自己僅有20,在後續要錢時又拿到一些,但實際上用來地方發展的只有“20+後續要錢要來的”這些錢。

  監管力度不足:收100,上交8,地方拿92,其中就算有一些折損,用來上下打點了,用來分給商人了。那麼,實際上用在地方發展的錢是多少呢?是“92-分贓分的錢”。

  在這種情況下,將導致一種情況。

  那就是地方富有而朝廷缺錢。

  且,後者比前者更有靈活度。

  為什麼?

  再舉個例子。

  假設地方自己保留20,然後後續向朝廷要到了30,那麼此時,這個地方的發展效果就是“50”。

  而另外一個地方,看了一下前者,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第一種:賣慘。92的收入,自己吃下52,那麼此時,地方發展效果是“40”,它就有理由說了:請老爹多看看我,我這裡多窮啊,快給我補助。

  第二種:隱藏。92的收入,自己吃下了42,那麼地方發展效果就是“50”。那麼,此時地方發展就和那個沒有貪汙的地方,效果是一樣的了。巧妙的隱藏在了多個地方里。

  第三種:升職。當92的收入,自己吃了幾十,甚至不吃,此時,地方發展效果就是“50——92”的範圍。

  升官的最大評價標準,實際上就是地方發展。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貪官能夠治理地方治理得很好。

  是不是很反邏輯?

  明明他才是貪官,貪了錢,為什麼地方發展得比我不貪,還要好呢?

  因為地方發展,和錢,息息相關。

  只要不是水平差距過大,不然的話,就是錢越多,這個地方發展得越快。

  咔,這邊清官砸一萬,蓋個房子。

  那邊貪官砸十萬,蓋十個房子!

  發展速度是非常直觀和明顯的。

  “如今,才能夠感覺到……陛下當初蟄伏多年,培養了那麼多忠心耿耿的錦衣衛,實乃眼光長遠無比啊。”珂午感慨道。

  楊弘也是點頭。

  在長達二十多年沒有羅林的時光裡。

  宰相們時而感到迷茫,就會去翻閱羅林的執政記錄,從中獲得無限智慧和勇氣。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怎麼處理這麼大的疆域?”楊弘皺著眉頭說道。

  “沒有什麼好辦法……不如,只能夠再提升錦衣衛數量了?”珂午詢問。

  楊弘搖搖頭:“錦衣衛現在數量太多了,繼續擴也的確是個辦法。”

  錦衣衛多,會造成什麼問題?

  首先是財政壓力。

  監管力量是需要財政去供養的。

  好在,現在大乾帝國很富有,所以也不虛,繼續擴錦衣衛,雖然的確會有財政壓力、東廠無法制衡錦衣衛的各種問題出現,但它的確能夠將監管力量給提升起來。

  笨辦法也是辦法。

  而楊弘則是給出了另外一個解法:“五五開,怎麼樣?”

  “五五開?”珂午一愣。

  “對,只收不能作假的稅。”楊弘道,“我大乾軍隊剛剛收服了那些地盤,已經制作了密切的地圖。”

  “哪裡有田,就收哪裡的稅。”

  “而且,實施土地動態變化,但總面積不變的政策。”

  動態變化的意思就是,a是耕地,而b是荒地。

  加入你要把a地點建立成城鎮,那麼就必須把b建立成耕地。

  因為朝廷方面不會管你那麼多,如果你減少了a的耕地,同時沒有多出其餘的耕地,造成了耕地減少,造成了稅收減少,那麼朝廷將對該地進行處罰。

  “而其餘的稅收,收不上來,那就不收了。放下去,讓地方好好的發展。休養生息。”楊弘道,“那些稅收養的是什麼?”

  “世家,商人,官員。”珂午眼眸明亮。

  “世家會進入到如今是超級勢力的大乾帝國中心,商人也會進入到貿易中心,官員也會升職,不斷的調往重要的地方。”楊弘道,“我們把刀,架在他們升遷的路上。之前,少交的稅,在這裡,吐出來。”

  珂午眼眸大亮:“妙計!如此,不但減少了財政支出,而且也將那些邊遠地帶的發展兼顧上了,堵不如疏,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