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 作品

第二百四十四章:文化征服

    雖然多爾袞不知道這三位具體有什麼用,但他還是十分熱情的跟這三位打招呼。

    就算這三位對自己征服日本沒有幫助,也要儘量的結交,畢竟他們身份都不低。

    其中的那位僧人的法號蕅益智旭是當代的得道高僧,在許皓建立中華帝國後,他就進入南京報恩寺擔任住持,並且掌管帝國中的佛教事務。

    蕅益智旭——(1599年~1655年),明末四大高僧中最晚也是影響最大的,中國淨土宗第九代祖師。

    吳縣木瀆(今屬江蘇省蘇州市)人,俗姓鍾,名際明,又名聲,字振之。

    號八不道人,晚號蕅益老人。由於晚年居靈峰(今浙江安吉縣)建寺、創社、著書,故世稱靈峰蕅益大師。

    在這個世界中由於許皓的影響,他來到了報恩寺擔任住持,想必其接下來的人生也將發生改變。

    道長是現在龍虎山正一教的第五十三代天師張洪任,在許皓建立中華帝國後延續了明朝的政策,由正一天師代管全國道教。

    張洪任——(1616—1667)字漢基,清初正一派第五十三代天師,五十二代天師之從子。

    據《補天師世家》載,自幼好道術,精通文典秘笈。

    順治八年(1651年)襲位,十二年(1655年)進京入覲。

    當時瘋傳外藩有妖為害,上命驅除之,打藮非常成功,康熙獎勵豐厚。

    康熙六年(1667年)羽化,享年五十二歲。

    說起來這個世界中的張洪任的天師之位還是許皓冊封的。

    他的上一代天師,也就是張洪任的父親第五十二代天師張應京在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入覲,適逢皇子染疾,天師為皇子祈禳而愈,賞賜優渥。

    但還歸途中,抵揚州瓊花觀時羽化。

    由於歷代天師都是由皇帝冊封,所以正一教打算上書讓崇禎皇帝冊封張應京從子張洪任為第五十三代天師。

    但由於當時正值明末戰亂,冊封文書就一直沒有下來。

    而後崇禎吊死在煤山,天下呈現出整體的三分之勢。

    天師的冊封也就被耽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