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曉 作品

第179章 工業國的戰爭(十九)

  吳有平如果當了東北最高行政長官,出事是必然的。但是吳有平好幾個實際部門的工作經驗,能讓吳有平站穩,並且成長。

  但東北政府最高行政長官這個職務不是實習,而是要承擔起責任。如果兩人的表現不合格,就得承擔政治結果,也就是鞠躬下臺。何銳擔心那時候兩人會因為挫折而失去自我。

  吳有平開口問道:“主席,你之前說我們的工作是準備與日本進行戰爭,所說的是不是這場戰爭?”

  這兩人的話可真有特色,何銳被逗樂了,他沒有回答吳有平的問題,轉而問許嘉,“許嘉同志,你認為的戰爭比喻,還有戰爭,指的是什麼?”

  許嘉當即答道:“主席,這個世界上並非只有日本一個工業國,要是打,一定會和各個工業國開戰。”

  果然是如此!何銳心情愉快的答道:“我們學習共產主義前輩們的著作中,馬克思先生提出過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高級階段。所有工業國都必然面對國內產能超出國內需求的問題,為了獲取超額利潤,必然要爭奪世界市場,實施商品輸出與資本輸出。為了爭奪寶貴的市場,戰爭就一定會爆發。此次日本試探著觸及我們東北的經濟核心,就是為了完成這個目的。”

  同志們認真的聽著,唐貴參與過土改等具體工作,工作過程中千頭萬緒,各種問題層出不窮。只覺得竭盡全力,也在過程中留下不少遺憾。

  現在考慮起戰略機遇期,難免生出些後怕來。何銳在東北進行革命的時期,俄國內部一片混亂,日本則加班加點的努力從歐洲戰爭中賺錢。英法美,都陷於戰爭之中,完全沒有力量對付東北。

  關內的北洋軍則因為袁世凱稱帝,以及袁世凱死後引發的北洋內亂,完全沒介入到東北事務中。何銳率領著同志們在毫無外部壓力的局面下艱難的完成了土改,開始大量招商引資,走到了今天。

  作為比徐乘風完了不到十天就加入何銳隊伍的‘老幹部’,唐貴知道最初出關的五十人隊伍。那時候別說是日本派兵,只要北洋軍派一個團,就能擊破這支五十人的小隊伍。

  四年後的現在,東北軍12萬正規軍,槍支與迫擊炮自產,北洋的皖系與直系都已經不敢主動進攻奉系。這無疑是戰略機遇期帶來的成果。

  現在何銳既然說必須要靠戰爭打出新的機遇期,想來也只有如此才能進一步成功。

  徐乘風倒是意氣風發,“主席,部隊已經開始進行對抗性演習,除了炮兵完全沒辦法實彈模擬之外,我軍在小隊級的對抗演習中已經能夠取得優勢。只要有大口徑火炮,兩年內就可以完成與日本的師團級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