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不拉得多啊 作品

第一百八十六章 外丹之術,陸玲瓏的求助!

第二日。

遊方一行離開了夾龍山,畢竟這“地行仙”一脈只是小派,傳承又較為保密,其中所能交流的東西也便是十分有限的。

而至此,此行湖南所要拜訪的勢力也便拜訪完了,五人又繼續南下,朝著廣東的地界兒而去。

說起來,在遊方的計劃裡,這廣東區域也算是他遊歷當中的一大重點,其原因嘛,便是因為這一片的道門勢力算是道門之中南派的代表。

其中,廣東有著“羅浮南茅山”,為道門正一派在南方的一大分支,而與之比鄰的海南則有著“全真金丹派”,其祖師“瓊山道人”白玉蟾便是“南全真”的奠基人。

毫無疑問,這兩大道門中的“名門”,遊方都是要一一拜會的,只因這兩門的修行方法與他平日所接觸的都有不同,令他想見識一二。

比如這“羅浮南茅山”,其所主修的便並非是尋常道門所修之“內丹術”,而是截然不同,以“外丹之法”為根本!

所謂“外丹”,又名“外丹黃白朮”、“金丹術”、“外丹仙學”,而究其根本,便是“煉丹”之法門。

再一細看,“外丹黃白朮”便乃製造藥金、藥銀的方術,古稱“點金術”,而“金丹術”則為“鍊金術”和“煉丹術”之合稱……

從歷史的角度看,“金丹術”的來源不可謂不久遠,那是在古時之人尋求“不死藥”不得、轉而自行煉製和“食金如金,食玉如玉”的理論下的產物。

至於這“金丹”到底是什麼,那便是“金液”與“還丹”的合稱,而“金液”與“還丹”分別代表了水煉與火煉,為“煉丹之術”中兩種不同煉製法門。

其中,“水煉”即是將金石銷化為液,其藥物以金玉為代表;“火煉”即是將金石放在爐鼎中鍛鍊成丹藥,其藥物以“砂汞”最為有名。

在古時傳說之中,“金丹術”本起源於殷商時代發達的冶金製造業,到了秦漢時,由工匠們的冶金工藝轉化為“方士”們實驗室的鍊金術,再由“鍊金術”發展為“煉丹術”。

同時,“鍊金術”又稱“點金術”,方士們認為通過“仙藥”可以點化賤金屬為黃金、白銀,故而又以“點金”為名,又隱名為“黃白朮”。

只不過,以此之法煉丹,實際上製出的“丹金”、“藥銀”多為“銅合金”,方士們將之化作“金液”服食,或認為用之為飲食器有益壽作用,後來也將它們作為修道和資助窮困的資金。

那個時候,金丹術有口號曰:“金若成,世可度。金不成,命難固”,認為煉成之丹可以點金才能服食成仙,而如若不能點金,丹即未成。

當然了,這只是最初的“煉丹”景象,畢竟那時的“金丹術”不過是理論初成,具體細節都尚未落成,不管是荒唐的還是不荒唐的,都多在嘗試。

而經過道門內部的長期發展,如今的“外丹之術”早已完整成型,不僅十分符合修行之原理,從理論而言,更是有著“一丹飛昇”之可能。

從修行的角度、以及道門之思維來看,這“外丹術”的實質其實是在煉丹爐中將時間和空間濃縮起來,模擬字宙演化和反演的規律,從而煉製出一種稱作“還丹”的凝固化了的“道”。

因其過程實際上是對“道”的一種模擬實驗,“丹成”則“道成”、“丹不成”則“道未成”,因此在道門“外丹家”的理念中,服了這樣煉製的還丹,就是服了固態的道,從而得逍遙成仙。

另外,修行“外丹之術”並非就意味著不修“內丹”,實際上道門之法延續至今、南北之道早已交融,早在宋朝開始,這“外丹術”之論中便已多引用“內丹術”之術語與理論。

只不過,“內丹術”是直接“煉己身”,而“外丹術”則是先將“精”、“炁”、“神”煉於外部而融於一爐,後再與己身相合,兩種修行方式沒有高低之分,而是各有長短。

至於遊方為何對此如此感興趣,除了這是另一條別樣的修行大道外還有一點,那便是如今他擁有了“九尾狐圖”、掌握了“煉丹之術”,那自然是要多加學習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