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從下鄉後開始的鹹魚生活 作品

第三十一章:要來新人

  整個院子裡面充滿了歡聲笑語,當然少不了一些她們知道的小道消息。

  無論那個年代桃色新聞最吸引人們的注意,傳播的最快、也最有力度。

  例如:誰誰家的跟誰誰去鑽小樹林了,誰誰家的姑娘還沒結婚肚子就大了。

  公社供銷社某個售貨員爬上了主任的床,然後被主任老婆抓住臉都給撓花了。

  還有下河村女知青屋裡經常進人,據說他們村的老爺們沒事就喜歡去那邊轉悠。

  然後大家一起慶幸自己村裡沒有這號人,要不然一定給她趕出去。

  “昨天我們家老趙去公社開會,上面說過兩天又要下來一批知青。”

  趙村長老婆這一句話,直接把現場歡快的氛圍降低了好幾個百分點。

  在場的都是村裡領導家屬,她們當然知道知青的事情不好弄。

  村裡高產出的地就那麼多,每年的糧食產出也就那麼多。

  每增加一個知青分糧,那就意味著村民會少分到一點。

  等到村民吃不飽肚子的時候,就是她們家男人為難的時候。

  自己村根本沒有權利拒絕接受,接受了後面就要面臨一大堆的事。

  不是每個知青都跟這三位一樣,手裡有錢而不做作,幹活還讓人挑不出毛病。

  說來說起最後還是她們家男人難做,只希望這次的新知青跟韓知青他們一樣吧。

  韓立他們當然也聽到了這些話,但是他對這個情況漫遊太多的感受。

  自己馬上就要搬出來了,就算來了新知青也煩不到自己頭上。

  但是對於那些留在知青院的人就不那麼美好了,除了日常瑣事,新老知青對碰。

  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糧食,因為大家的糧食根本不夠吃。

  一開始的時候聽著每個知青每月領預支35斤口糧不少,但實際上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一斤玉米麵加上水做成窩頭,蒸熟以後最多變成一斤五六兩。

  再多放水窩窩頭就拿不起來了,做成棒子麵粥更不頂餓。

  也就是說每人一頓飯最多隻能吃半斤口糧,這要是放在後世能吃完的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