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從下鄉後開始的鹹魚生活 作品

第四十七章:戚招娣的過往

  “不過麵條是我切的,我不知道你喜歡吃哪一種,所以就按照我的習慣來了。”

  韓立:“這種就寬薄度剛剛好,多一點顯粗、少一點太細。”

  他們這邊開飯的時候,村裡面大部分人家都已經開飯了。

  知青院現在是最熱鬧的時候,兩口鍋竟然分成好幾波人在做飯。

  戚招娣今天不用上工,她在知青下工以前就把自己的飯做出來了。

  她同樣選擇不跟老師請合夥吃飯,但是她也沒有選擇找其他人搭夥。

  從就小當家的戚招娣非常清楚,村裡面預支的那點糧食根本吃不了多久。

  要是跟這些老知青搭夥,那點糧食絕對堅持不到村裡分糧的時候。

  她今天撿了很多柴火、挖了很多野菜,雖然野菜很老不太好吃。

  但是搭配著村裡預支的糧食,她估計自己應該能堅持到分糧的時候。

  此時她正在安靜的啃著野菜窩頭,裡面野菜佔據了絕大部分。

  即便是吃著這樣的窩頭她也感到非常的滿足,畢竟她現在可以吃飽呀。

  在戚招娣18年的記憶力裡,她很少有吃飽的時候。

  從懂事開始她就要踩著板凳刷鍋、做飯、帶弟弟或者妹妹去打豬草。

  承擔家裡面的所有衛生、所有衣服的清洗,這一切全都是她在做。

  即便這樣她吃飽的時候也非常少,誰讓她早早的就沒有了父親。

  母親改嫁把她扔回鄉下的奶奶家,她這個沒爹的孩子就成了叔叔家的專用保姆。

  奶奶非常重男輕女,女娃子能養活就行,在說誰家的女娃子不幹活呀。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今年,母親重組家庭中的親閨女面臨下鄉的情況。

  戚招娣這才被接回到母親家裡,並且把她的戶口記在了這個重組家庭下面。

  讓她代替同母異父的妹妹下鄉。給她改了兩身衣服,準備了一床薄棉被,還有10塊錢和一個搪瓷臉盆,就這樣被送上了下鄉的火車。

  沒上過學只會寫自己的名字?只要人數對上,其他的就是兩包煙的事。

  今年母親的重組家庭是拖過去了,那明年怎麼辦?人家是城裡人估計會有辦法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