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從下鄉後開始的鹹魚生活 作品

第五十二章:撒尿和泥玩摔炮


  野雞這種生物有群體活動習性,但是這個規模不太穩定。

  不過一般以單隻雄性野雞為主組成,其中的雌性野雞數量不定。

  這個估計跟雄性野雞魅力的大小,還有它身體是否強健有力的關係。

  但是一般最少也要一隻雄性野雞搭配三隻雌性野雞,所以說韓立等會不冤。

  而且現實跟小說它是不一樣的,小說裡面野雞都往臉上飛,兔子全都撞死到腳下。

  但是現實中山脈外圍類似野雞之類的小動物非常少,這些都要功於住在這裡的人們。

  你想想祖輩住在山腳下的村民,那個男人還不會下個套、挖個坑呀。

  抓到了野物給家人添兩口肉,抓不到無非就是浪費一點時間而已。

  這年頭家家戶戶都缺肉,但是村民肯定不會缺少這麼一點時間。

  韓立他都能抽出時間來上山一趟,村民的時間只會更加寬裕。

  如此這般的常年累月下來,外圍的這些小東西基本被掃光了。

  要知道小動物也是非常聰明,趨吉避凶是它們天生的本能。

  所以一般小動物很少跑到外圍來,每碰到一次都是非常幸運的事。

  當然這僅限於山脈的外圍,大山深處的各種資源還是很豐盛的。

  而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的傳聞,那是在50年代才有的事情。

  而這句話最早出現在大家視野中,那是在61年秋季出版的一本語文書中。

  那是第三套十年制通用的中小學教材的語文書,在第七冊中的課文《開發雁窩島》的描述。

  (當時的中小學教材使用較為混亂,也有可能某些大佬沒看到過。)

  【上面描寫到:春天來了,冰雪開始融化,島上慢慢地換上了綠色的春裝,各種鳥獸開始活動了。這裡是大雁的“王國”,兩個人出去一天,不難撿回幾千個拳頭大的雁蛋。如果撐一隻小船出去,不用太費事,就能裝一船小雁回來。還有狍子、野豬、黑熊、白眼狼等野獸,可以任意獵取。最容易捕獲的是魚,拿個洗臉盆去河邊洗臉,就可以順便撈幾條魚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