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從下鄉後開始的鹹魚生活 作品

第三百四十一章:被拉去赴宴

  這燈是用糧食做成的,用玉米麵做成的叫金燈,用白麵做成的叫銀燈,用蕎麥麵做成的叫鐵燈。

  這種燈形如碗盞、俗稱燈碗,講究的人家還會在每個燈碗邊捏出十二個不同數量的小鋸齒。

  做成型後上鍋蒸熟後放涼變硬,插上用棉絮纏裹的蘆葦做成的燈芯,往裡面倒滿燈油,燈碗就算做成了。

  當然不講究的人有用瓦罐的、有用罐頭瓶子的,甚至還有把蘿蔔挖空當燈碗用的,燈油有用煤油的、有用豬油的、有用菜油的,總之各種各樣的全都有。

  這還不算完,每家每戶在正月十五都會用鋸末拌燈油,分成一小堆、一小堆的,在屋外的窗臺上、大門口、柴火棚、配房、雜物房門前點上。

  從自家門口到墓地的路上,送到已故親人的墳墓前,每隔一段距離點上一小堆。小小的微光連成一片,猛的一看非常壯觀。

  但是到那個時候大家都不許說笑,哪怕關係再好的鄰居擦肩而過也不說話。

  只要是家裡的男丁都要出動(女孩和外甥不讓去),一大家子為一隊拎著燈往墳地走去。

  這個時候一家之主也會收起往日的笑臉,小孩子凡是說錯話、辦錯事馬上就會受到呵斥。

  這些小不點只能拎著小燈籠,深一腳淺一腳的跟在大人後邊排成一隊走向墳地。

  到墳頭以後在雪窩裡面挖出一個背風的坑,燈碗放進坑裡面擺好點著,嘴裡面還要墳裡所有的亡人唸叨一遍,生怕漏下了誰會被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