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從下鄉後開始的鹹魚生活 作品

第三百五十六章:熱鬧的代銷點


  時間過的很快,由縣供銷社搭建的上河村代銷點已經建成了。

  韓立昨天找村委會借到了馬車,今天一早套好以後就帶著雲家姐妹,叫上張祥軍和張耀祖兩個幫手一起去進貨了。

  由於牛大海提前都給打好了招呼,他們在公社這邊進貨就好了不用上縣城去了。

  而公社這邊也是相當的配合,沒有人使絆子、拿架子,*委會牛主任的兒子,還是自己上級辦公室的科長親自打了招呼,而且還不違反規定,他們這邊要敢使絆子那才是廁所裡面點燈、抱著老虎喊救命.變著花樣找死呢。

  不過韓立他們這邊也沒什麼貨好進,在滿足村民的日常生活所需後,姐妹倆能光明正大的偷懶就行,所以進的都是一些普通家庭常用品。

  例如:鹽、醬、醋、散酒、鹼面、蠟燭、煤油、火柴、紅白糖、螺絲糖、糖球硬糖、肥皂、白紙、鉛筆、草紙、衛生紙、碗、針頭線腦.等等。

  由於醬油、醋、散酒還需要搭配缸和罈子,哪怕他們進的東西不多,但是依舊滿滿登登的裝了一車。

  幾個人只能步行趕著車往回走,不過他們一進上河村就給大家圍了起來,看著車上的東西就跟看西洋景一般,一位嬸子忍不住問出了一個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雲知青,咱們村代銷點收雞蛋多少錢一個呀?”

  “嬸子,咱們跟公社那邊一樣八分錢一個,不過跟以前不一樣,不需要《購物證》和《鮮蛋任務證》,哪怕是一個雞蛋我們也收,想換錢、換一般的物品都行。”

  (最開始村裡的代銷點好多東西都需要憑《購物證》才能購買,像煤油、火柴、肥皂、面鹼、點心、白糖.等等。跟《購物證》配套的是一本《鮮蛋任務證》,你們家上交夠一定數量的雞蛋這本《購物證》才會生效,這個只在以前村裡的代銷點實施過。

  後來年景不好過,大家寧可多走幾步路也不會賣給代銷點,這也是造成大量代銷員不幹的原因之一,當然不賺錢才是主要原因,代銷員沒有崗位和工資,他們所得叫勞動報酬,這個是按照購銷額的2%-3%計取,這個年代民眾的消費力非常有限,能夠賺到錢就可想而知了。

  當然民間十里不同俗,官方各地有各地的政策,這裡面一定會有很多的差別,就拿土改來說,前前後後多少年才得以在全國推行開。)

  “不用購物證好呀,我還以為跟以前一樣呢。”

  “韓立家的,我聞到了酒味,那個罈子裡面裝的是散簍子吧?賣多少錢一斤?”

  “趙大爺,這個散簍子跟公社那邊一樣都是高粱燒的,價錢也都是九毛錢一斤。”

  “趙老六好鼻子呀?不過你打聽也是白打聽,你們家老婆子不逢年過節才會捨得讓你喝酒?”

  “邊去,我們家我說了算。”

  “哈哈.,你可別把我們給笑死了,前天是誰。”

  說著話大家就來到村委會旁邊的代銷點,一群人幫忙著一起卸車。

  代銷點裡面只有中間有一節純木做成的櫃檯,其他的地方都空蕩蕩的。

  醋缸、醬油缸、放在一邊,酒罈子放在另外一邊,其他的東西在何米她們的幫助下全都擺放整齊、收拾妥當,然後大家就在一旁看熱鬧。

  此刻雲家姐妹被嬸子、嫂子們圍著打聽油鹽醬醋、針頭線腦的價錢。

  “兩個雞蛋就能一斤鹽還有兩分錢?”

  “兩個雞蛋能換一包火柴?”

  “四個雞蛋能換一條肥皂?”

  “真不錯,家裡面的鹽剛好吃完了,我這就回家拿雞蛋去。”筷書閣

  “我也回家拿雞蛋換包火柴用。”

  韓立在一旁也沒消閒太久,他很快就被村裡的大哥、大叔拉到一旁打聽一些東西的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