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從下鄉後開始的鹹魚生活 作品

第四百零四章:被喜鵲的尾巴掃了一下

  從劉姨這裡離開以後,韓立趕著馬車來到了廢品站買了一些破銅爛鐵。

  在供銷社路口看了一場小群架,打架的原因未知,參與成員未知,場面熱鬧的暗示不慘烈,就是一般人無械打架的程度,不過他們這些人很快就被大簷帽給帶走了。

  接下來韓立買了兩個電燈的拉盒(開關),到藥材公司買了一些自己最近需要的藥材。

  這才趕著馬車往回走去,出縣城的時候馬車上還坐了兩個回紅旗公社的順道老鄉。

  路上有一句沒一句的閒聊著,大部分都是村民間的一些瑣事,以及一些男女之間的消息。

  一開始韓立就當聽個樂呵,可是其中搭車一位嬸子說出來的話讓他精神了起來。

  “你們不知道吧,咱們公社的縫紉社那邊出了一件怪事。”

  “啥怪事呀,我怎麼沒聽說呀?”

  “縫紉社的院子原先不是那個祖上出過大將軍的胡地主家的嗎,那個院子裡面有一顆很大的松樹你還記得嗎?”

  “知道的不能再知道了,前幾年我還是縫紉社的一員呢。”

  “最近那顆大松樹一直流松脂,有人說是胡地主家的人都沒了,松樹在給他們流淚呢。”

  “噓,這話可不敢亂說。”

  “咳.咳.,我可什麼都沒說。”

  這個話題讓馬車上直接安靜下來,不過韓立對這個消息很感興趣。

  他不相信松樹為人哭泣這類的話,但是他最近做薰香有多少松脂都不嫌多。

  於是到公社等這兩位老鄉下車以後,韓立專門去了一趟縫紉社那個院子。

  縫紉社:在60年代末的時候我國開展互助合作化運動,縫紉社就因此誕生了。

  但是在這個時代的縫紉機不但是大件,而且數量非常的少。

  所以就有了農村成立合作社和高級社兩種縫紉社,其實就是鄉級縫紉社和縣級縫紉社。

  區別就是鄉級縫紉社沒有什麼縫紉機,大多數都是靠手工縫製,縣城的縫紉縫紉比較多。

  這個時候可沒什麼外面的訂單,就算有也輪不到紅旗公社這個小地方。

  但是有沒有訂單這個縫紉社也必須有,要不然就是跟不上腳步,不能和上級統一思想。

  所以縫紉社在全國遍地開花般的成立了,這種情況下的縫紉社只能幫助一些不會做衣服的村民做衣服,用來體現團結、合作、互助的精神。

  但是、又但是,因為布票的原因,大多數人過的都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日子,一年到頭也沒幾家添置新衣服。

  而且村裡的婆娘有幾個不會做衣服的?就算有一個不會,她一般也會去找自己的姐妹、妯娌幫忙,很少有人來縫紉社花這個冤枉錢。

  所以縫紉社成立的時風風光光、熱熱鬧鬧,但是沒有多久就沉寂了下去。

  韓立趕著馬車到這個縫紉社的時候,這裡就跟一座荒廢的院子差不多,但是依舊有一位老大爺在這裡值守,他看到韓立進門後問道。

  “幹什麼的?”

  “大爺,我聽說院裡的那顆松樹最近流了很多松脂,所以我想過來割一點。”

  “你要那玩意幹啥?”

  “松脂多了我想化了給孩子做個玩物。”

  “那你進去吧,但是不要隨便亂轉。”

  韓立謝過這位大爺後就來到了這顆松樹旁,樹上果然留著很多松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