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從下鄉後開始的鹹魚生活 作品

第四百六十七章:人比人氣死人


                 由於這個時代能跑的只有那麼幾條路,韓立他們出了延慶再一次路過十三陵。

  到這裡以後找路往昌平方向挺進,到昌平以後需要打聽、尋找往順義的路。

  到了順義以後才能打聽往平谷縣的路,這一路上韓立他們除了吃飯和方便以外就沒有停車,即便是這樣他們整整開了一天,到傍晚的時候總才算趕到了平谷縣縣城。

  即便他們三個人都有了上一次去延慶時狼狽的經驗,但是當停車以後看著彼此的樣子依舊是笑了好一會才停下來,因為他們現在比在延慶那次更加的狼狽,三個人好像是剛被人從土裡挖出來一樣。

  這個時間要說也算是剛剛好,大家找個澡堂子洗澡、吃飯、睡一覺養足精神,明早才能用更好的狀態去見親人。

  平谷縣在歷史上歸於冀北省所屬,五八年十月2二十日被規劃到帝都名下。

  平谷這個地方目前單純的從縣城情況來看,他們這裡就比延慶那邊要差上不少。

  不過這裡有兩種非常好吃其他地方沒有的水果,每一種水果都有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

  第一、蘇子峪蜜棗,這種棗核小、皮薄、肉厚,新鮮的時候吃起來肉脆味美、嘎嘣、稀脆、罡口甜的說法。

  就算曬乾以後的蘇子峪蜜棗,掰開果肉可拉絲尺餘而不斷,吃起來更是甜糯適口別有風味。

  後來經檢驗分析,蘇子峪蜜棗鮮棗含糖量高達45—55%,曬乾後含糖量73%以上。

  蘇子峪蜜棗產生的熱量與米和麵粉極為相似,被贊為“木本糧食”美譽。

  它每100克鮮棗果肉中含有維生素C高達500—650%毫克,含維生素p高達3000毫克以上,居各種果品之首;棗果中還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被稱為“活維生素丸”。

  蘇子峪蜜棗的栽培歷史悠久,大概是在明朝時期發展起來的。

  由於品質奇佳在前偽朝那位長春居士、信天主人、古稀天子、十全老人手裡成為了貢品。

  50年代被四九城林業局和四九城農大共同命名為《蘇子峪大棗》,74年曾經斬獲帝都金果杯,每逢國慶節都從本地摘走脆棗若干斤供國宴專用。

  可惜到80年代初期因為棗樹瘋病而沒落,當時的科技不發達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棗樹沒落。

  直到二十年後這種棗樹瘋病才過去,而整個地區也只剩下寥寥無幾的幾棵棗樹。

  隨後當地政府利大力支持和指導,利用這幾顆棗樹重新讓蘇子峪大棗重現世間。

  如果說南桔北梔的話,那麼蘇子峪大棗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離開這裡雖然能夠成活,但是結出來的果子完全不是那麼回事,所以它絕對屬於一枝獨秀的存在。

  第二種、茅山佛見喜梨。

  據說這是當年明朝護國三公之一,那位南平倭賊、北御草原的左都督、少保兼太子太保,被追賜諡號“武毅”的戚繼光將軍引種於此,距今已經有今將近500年曆史。

  這種梨果型端正,打冷眼一看像是一顆表面紅潤的蘋果,而且它原先叫“紅笑梨”。

  據說是在前偽朝末期有人將此梨進獻給老妖后,那位老妖后嘗過以後心情大悅,但是她比較忌諱“梨”字,特此特命名為佛見喜,準為貢品,這個名字也就流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