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空天之眼計劃

  但是當他想到哥哥那邊的情況,自己要是不去的話,不但大哥將會面臨危險,而且還有幾百人將會死在那場事故中。

  相比而言,自己只是負責一部分資料的翻譯,對於整個計劃的作用並不是特別的大。

  思之再三,他最終搖了搖頭說道:“這事兒對於我來說非常地重要,沒辦法推遲!”

  隨後他又想了想說道:“這樣吧,我儘快從京城回來,然後抓緊時間翻譯,看能不能在臨走前將那些資料翻譯完!”

  “這也行,那我就這樣向上面彙報!”

  “嗯!”

  ......

  結束談話之後,木槿嵐當即向上級彙報情況。

  而周揚則是走到靠窗戶那邊的小桌子旁,從隨身攜帶的行李包裡面拿出紙和筆,準備再翻譯一點化肥廠這邊的資料。

  只是手裡拿著紙筆,他卻一點動筆的心情都沒有,滿腦子都是“空天之眼”計劃。

  所謂的空天之眼計劃,實際上是國家主導的軍用雷達發展計劃。

  眾所周知,雷達被稱為“三軍之眼”,這種可以識別相當長一段距離內的各種物體的裝備,不管是在軍事領域還是民用領域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在當今世界,雷達不但被武裝部隊廣泛採用,而且還不斷的向民用領域延伸!

  各國都極為重視雷達的發展,其重要程度一點都不亞於彈道導彈、核潛艇之類的項目。

  我國也不例外!

  建國後,為了滿足國防建設的需要,雷達工業一直是國家重點發展的領域。

  作為電磁學領域的頂尖科學家,周揚知道,國內的雷達技術的發展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是建國後到1953年,這時還處於設想與構建時期;

  第二是1953年到60年代,這時是以仿製為主的新興發展階段;

  第三是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已經變為自主設計的發展階段;

  第四就是70年代中期後,步入高速發展階段,技術進步顯著。

  眼下前面三個階段已經都完事兒了,我國的雷達技術已經從仿製實現了自主設計,正在向高速發展階段邁進。

  但是就技術而言,和國外還是要差一些的。

  比如說,我國空軍雖然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戰鬥機,然而卻不得不面臨一個令人難堪的困境,那就是機頭進氣就無法裝配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