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揚李幼薇 作品

第1344章:半導體發展計劃!

  聽到賀部長的話,周揚整個人都沉默了。

  他怎麼可能不瞭解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情況,事實上週揚不僅瞭解,甚至於他還經歷了我國半導體產業沒落之後的黑暗,並親眼目睹了我國是如何被歐美日韓在半導體產業卡脖子。

  事實上,不同於其它從廢墟中建立的產業,我國的半導體行業並不是從一開始就落後的,甚至於我們在這一行業曾幾乎實現了“超英趕美”。小說

  我國電子工業發展,起步於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當時為解決軍隊電子通信問題,國家成立電信工業管理局,並在酒仙橋籌建京城電子管廠(即現在的京東方),由民主德國提供技術援助。

  當時該廠總投資1億元,年產1220萬隻電子管,是亞洲最大的電子管廠。

  除此之外,酒仙橋還建起了規模龐大的電機總廠、華北無線電器材聯合廠、京城有線電廠、華北光電技術研究所等單位,整體實力非常的雄厚。

  再後來國家提出“向科學進軍”,並制定科技發展12年規劃,將電子工業列為重點發展目標。為了支持電子工業的發展,政策、財政、教育等方面的力量集中向這一領域彙集。

  比如說,培養電子工業人才,教育部集中全國五所大學的科研資源,在京城大學甚至於專門設立半導體專業,千禧年之前我國半導體產業幾乎全部的頂尖人才,都來自這個學校。

  正是在這種力度的支持下,我國的電子工業在短短不到三十年的時間裡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小到強大的變化,各個耳熟能詳的科研單位和大型電子廠拔地而起。

  比如說,在1958年滬城組建華東計算技術研究所及滬城元件五廠、滬城電子管廠、滬城無線電十四廠等企業。

  1960年科學院成立半導體研究所,同年組建冀北半導體研究所(現為中電集團第13所),進行工業技術攻關,隨後又組建全國半導體測試中心。

  即便是在那個特殊時期,各行各業都受到極大地影響,甚至於衰退的時候,我國電子工業卻依舊得到快速發展。

  在此期間,京城酒仙橋電子工業區基本成型。電子工業開始與紡織、印染、鋼鐵等行業結合,實現自動化生產。

  接著,京城組建國營東光電工廠(878廠),滬城組建無線電十九廠,至1970年建成投產,形成國內集成電路產業中的“南北兩霸”。

  其中京城878廠主要生產ttu電路、Cmos鐘錶電路及Ad轉換電路。滬城無線電19廠,主要生產ttL、htL數字集成電路,是國內最早生產雙極型數字集成電路的專業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