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遠劍客 作品

第 419 章 定價權之爭


                 當奇蹟投資出貨完畢之後,川建國破口大罵,華爾街方面也非常難堪,他們本來還以為這次做空原油期貨是沒有莊家的,沒想到又讓李月祺跑到他們的地盤上肆虐。就連川建國的死對頭,原本力挺金融資產來去自由的老巫婆也發文,抨擊奇蹟投資是金融恐怖分子,是威脅偉大的阿美瑞肯的邪惡組織(典型的雙重標準)。

  相反華國的官方媒體倒是連篇累牘地報道了此次奇蹟投資做空紐約原油期貨的事件,稱讚奇蹟投資是華國金融企業的優秀代表。

  很多華國的吃瓜群眾都沒搞明白這件事情的真正意義,奇蹟投資當年在老美捲走800噸黃金,也沒讓老美從上到下如此跳腳。

  為什麼這次只是區區70億美元的利潤,就讓老美的第一、二號人物放下彼此之間的深仇大恨,共同出面抨擊奇蹟投資?

  因為在金融投資領域,尤其是期貨和現貨投資領域,坐莊的人和跟風的人意義完全不同,這種不同牽扯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大宗商品和工業品的定價權。

  看電視和網絡新聞的人,都會聽到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專有名詞,國際貿易中的定價權。

  我們在進口鐵礦石、石油、煤炭等大宗商品時,如果這些商品漲價了,我們的電視上會感慨,這些鐵礦石都被澳大利亞的力拓、必和必拓,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所壟斷,所以我們的企業沒有定價權,所以我們只能被澳大利亞和巴西的這幾家礦業公司剝削。

  而我們出口工業產品,機電產品,化工、鋼鐵、機械等產品時,如果我們的商品賣得便宜了,電視上同樣會感慨,我們沒有這些商品的定價權,於是埋怨那些購買工業品的消費者。

  奇怪,華國作為世界的第一的工業國,不論是進口原材料,還是出口工業產品,我們似乎都沒有定價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電視上的新聞編導們,從來沒有真正搞懂金融學的秘密,把責任怪罪到澳大利亞和巴西的那幾家鐵礦石公司,還有歐盟和東南亞的工業品消費者頭上,其實這真的是錯怪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