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遠劍客 作品

第 604 章 四合院的鄰居

  於是每天早上孟子就跑到學堂附近跟著學生們一起讀書,並且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孟子的母親很欣慰,就把孟子送到學堂裡,拜了孔子的孫子子思為師,讓他在這裡唸書。後來孟子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成了戰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不過李大老闆琢磨此事覺得不靠譜,孟子既然自幼喪父,家境貧寒,他母親居然有錢可以在短時間內讓他們家連續搬家三次,第一次在墳地附近,第二次就搬到了城裡的鬧市區,第三次直接搬到了國都的書院旁邊。

  戰國時期,不論交通還是基建都不發達,搬家的成本比現在高的多,孟子的母親居然靠著紡紗織布,就可以連換三次學區房?最後乾脆搬到了國都的學堂旁邊?

  放到現在,你就別說一個丈夫死後,帶著個孩子靠著織布為生的寡婦,哪怕是頗有家資的中產階級家庭,想把兒子送到京城中小學的學區內,恐怕也不是那麼容易吧?

  歷史上的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人,雖然父親早死,但是家族中的供奉應該是少不了的。孟母紡紗織布確實可以補貼家用,但是光靠織布是不足以支撐孟子搬家讀書的。

  所謂的孟母三遷的寒門勵志故事,就是一個貴族少年,換學區房,找圈子的故事。

  據說那個學堂的主人是孔子的孫子子思,看到孟子聰慧好學,就免費收孟子為徒,教其讀書。可天下聰慧好學的人多了,子思為什麼不收別人?還不是因為孟子是貴族之後,子思收孟子為徒,本質上還是為了和孟孫氏搭上線,擴充自己的人脈資源。

  同樣道理,什剎海周邊四合院裡面住著的這些人,對於剛搬來的新鄰居,也都認為這是一個擴充人脈的好機會。

  李月祺住進四合院當晚,就有幾戶鄰居登門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