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頭上的貓1 作品

第225章 貶謫!

    如果非要勉強解釋說監察御史是個更好的差遣,這種解釋就未免太糟糕了。

    言官是職卑權重沒錯,但若要和央行行長相比,其實是沒有可比性的。

    更別說歐陽辯用三年的時間,給大宋籌辦起一個存款超過億貫的超級銀行,每年繳納給大宋的盈餘是一千萬貫,而這個金額還在以每年40%的速度在增長。

    也就是說,在幾年後,央行每年繳納的盈餘,就會超過之前大宋每年的歲入了。

    這是何等的驚人!

    這是何等的功勳!

    如此功臣,不僅沒有受到巨大的獎勵,還以一種略帶羞辱的方式給換了差遣,這是怎麼也說不過去的。

    諫官們坐不住了。

    司馬光開炮了。

    司馬光在奏疏上說道:“……臣聽說,賞罰分明是自古以來明君的所作為,有功則賞,有過則罰,如此才能上下用命,共襄大業。

    臣從沒有聽過賞罰不分明的朝堂裡,會有上下用命的臣子,諸葛亮說過: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

    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此話大善,但如今臣卻看到罕有的現象,秘書郎、知央行事歐陽辯,三年兢兢業業,為國庫豐盈貢獻了極大的力量。

    在不傷民力、不與民爭利的情況下,民不加賦而國用足,歐陽季默,是臣見過最擅長理財之人。

    而如此功勳卓著的官員,卻受到如此不公正的待遇,臣深感不解,如此行為,也非明君所為。

    臣愚竊惟今日之事,皇帝當另行安排,以獎掖功臣,以免臣工喪氣。

    ……”

    司馬光認為,歐陽辯的安排是不符合賞罰分明的原則的,以歐陽辯的功勞,不應該被如此對待,他希望趙禎能夠修改這個錯誤。

    總體來說,他的話並不算過分。

    只是奏疏被攔截了,還沒有到趙禎哪裡,就被掌控大權的韓琦給看到了,韓琦直接留了下來。

    韓琦對此並沒有做任何的應對,並任命了他的人去接手央行。

    之後範鎮等諫官也紛紛上書,但趙禎已經不太能夠理事,大多都是韓琦在處理,韓琦只是置之不理,只管派人接手央行。

    央行內部譁然,尤其是分行長、支行長、安保部的參謀處、作戰處等高管。

    雪花似的書信通過央行服務區的特殊渠道快速被傳送到歐陽辯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