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少年 作品

第二百二十六章 白狼再現

    對於這個故事。

    柴鴻雲有自己的期待。

    他只是一個武館的教習,他只是一個在遼人鐵蹄下狼狽逃竄的難民,他只是一個眼睜睜看著自己兒子死在遼人刀下,卻只能掩面逃跑的父親,他只是個抱著自己病入膏肓的妻子,卻只能失聲痛哭的丈夫。

    就像他不曾給妻兒們榮華富貴一樣,他平庸、他本分、他碌碌無為。

    但在必要的時候,他從不缺乏為他們拼命的勇氣。

    就像當初目睹遼人殘忍的殺害自己的兒子時,那時的柴鴻雲曾不止一次的生出要與遼人拼命的衝動。

    只是妻子與女兒還等著他,他不忍心,也不敢去想,沒有了自己之後,她們會遭遇怎樣的命運。

    所以,他咬牙切齒,像個懦夫一樣逃離那裡。

    本以為命運已經將他的結局刻入名為悽慘的卷宗,卻不想,在絕望時,他遇見了李丹青。

    這個以往,在武陽百姓的嘴裡,輕浮紈絝的世子,卻給了他第二次生命。

    他給了以柴鴻云為首的難民們活下去的希望,更治好了柴鴻雲女兒的病。柴鴻雲終於放下了擔憂與顧慮,在將女兒託付給遠親之後,也終於鼓起勇氣,加入了伐遼的大軍之中。

    他要討個公道。

    為自己的兒子,為自己的妻子,也為無數與他一般,在這場戰亂中流離失所的百姓。

    他當然明白遼人的可怕,也想過憑自己的本事,似乎根本無法與遼人抗衡。

    但李丹青召集了四十萬人,眾志成城,他覺得這個故事應該會有不一樣的結局。

    可事實證明,他們也好,李丹青也罷,終究都低估了遼人。

    ……

    遼人大軍的衝鋒,帶著排山倒海的氣勢,伐遼大軍一來並未適應這惡劣的氣候,二來也根本對於遼人的出擊沒有預料。

    二者合一,第一波交鋒,大軍便落了下成。

    好在諸如莽窟,諸如公孫止這些武官,在第一時間組織起自己的親信走上陣前,用身軀穩住了遼軍的第一次衝鋒,以期給其餘軍隊擺好陣勢爭取時間。

    寒冷的天氣對於武陽的大軍有著威脅,對於遼人而言,同樣如此。

    戰馬顯然難以在這樣的冰天雪地中發動攻勢,故而第一時間殺到跟前的遼人都是步兵。

    但他們氣勢如虹,手中的刀斧虎虎生風,打得前方的甲士節節敗退。

    李丹青回過神來,在那時高聲道:“各部拉扯隊列,擺好陣型,準備迎敵。”

    四十萬大軍的構成很複雜。

    有赤龍軍玄武軍,有經過項略文的手招募來的私兵,有難民組成的聯軍,有聽聞莽窟的事蹟而從四大禁軍中獨立出來的有志之士,有劉自在的黑水軍,有方厚土帶來的江湖人士,也有陽山的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