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少年 作品

第二百三十四章 朝堂之變

    李丹青兵敗的消息很快便傳到了武陽城,對於發遼大軍給予厚望的武陽百姓,在那時哭成一片。

    而神御宮的相封殿中,更是在這時鬧得不可開交。

    “四十萬大軍啊!”

    “那可是我武陽的精銳,一夕之間,全沒了消息!”

    “當初老夫就說,李丹青此子頑劣,不堪大任,可長公主非得以一己私情而重用李丹青,今日之惡果皆是長公主所造成!可卻要我武陽數萬萬百姓來承擔!”

    大殿之中,項略文一臉痛心疾首的大聲言道,他對李丹青是恨之入骨,尤其是當初李丹青將難民徵召入伍,百萬難民全由龍象府供養,以至於,他手下的四大禁軍不得不由他自己想辦法來供給銀錢。

    那可是一筆巨大的開銷,哪怕是身為百夷府府主的他,要調度這樣大筆錢糧,也多少有些捉襟見肘。

    如今李丹青戰敗,除了少數軍卒逃回了武陽城外,包括李丹青在內的數十萬大軍,已然沒了消息,可謂生死未卜。

    陸沉戟怎麼能不接著這個機會,好生髮難一番呢?

    臺上的姬師妃臉色難看,聽聞這話,側頭看了一眼陸沉戟,卻是沉默不語。

    昨日收到這消息後的姬師妃險些昏厥過去,既是因為四十萬大軍的戰敗,這意味著武陽的設計於此時已是危如累卵,可同時,她也為李丹青的生死未卜而擔憂。

    她一夜未眠,召集了諸多逃難回來的殘兵敗將,親自詢問他們在陸屋郡的戰場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而得來的答案,大抵相差無幾,無非就是李丹青執意主動出擊,前往枯月山,卻不想中了遼人的埋伏,而後又深入敵陣,被遼軍圍困,不知生死。

    這些逃難回來的逃兵,倒也都聽說過長公主與李丹青的一些流言蜚語,在講述這件事情時,用詞酌句倒是極為避諱,但從對方的態度中,姬師妃大抵能明白,遼人來勢洶洶,李丹青被層層圍困,而所帶領的大軍卻已成潰敗之勢,在這樣的情況,豈能留有生機?

    這些甲士們,對此閉口不談,也是知道以武陽的律法,他們這些臨陣脫逃之人,會被處以重刑,如果再激怒了姬師妃,等著他們可能就是身首異處的下場了。

    姬師妃心頭震怒,卻終究沒有下令處死那些逃亡的殘部,倒不是姬師妃法外開恩,而是她著實沒有心思去理會這事,李丹青的死給她帶來的衝擊太大,而她更明白的是,隨著李丹青戰敗,會帶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之前有李丹青的存在,可以很好的制衡項略文與陸沉戟。

    特別是在李丹青手握四十萬大軍的兵權之後,項略文與陸沉戟對其是愈發的忌憚,而四十萬大軍的覆滅,定然會讓滿心怨氣的項略文與陸沉戟二人藉機發難。

    此刻項略文的反應便很好的應證了姬師妃的推斷。

    她沉著眉頭看向臺下的文武百官,他們也都看向姬師妃,眉宇間的冷冽之色,幾乎已經將逼宮二字寫在了臉上。

    而還不待她說些什麼,一旁的陸沉戟卻也搶先道:“有道是國不可一日無君,長公主數年來一直在白龍山中深居簡出,對於朝堂之事鮮有了解,輕信了李丹青也不能全怪長公主一人,我們這些老臣未有及時提醒,亦有過失,如今我武陽有累卵之危,我看關於新君之事還是要早做決斷,不然如此群龍無首下去,若是再給奸邪庸碌之輩,尋到了可趁之機,那武陽百年社稷,可就真的毀於一旦了!”

    這話一出,朝堂之上的眾人頓時臉色一變,皆頗為意動。

    姬師妃執政監國,固然有姬齊的遺命所致的緣故,但更多的確實當時無論是太子一黨,還是二皇子姬斐一黨,都沒有穩操勝算贏下對方的自信。

    維持脆弱的平衡,是雙方反覆思量後等來的權宜之計。

    但在這期間,隨著李丹青的反覆出手,雙方都意識到長公主姬師妃並不是他們想象中那般,可以輕易被掌控操之人,反倒是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手中的力量被不斷蠶食削弱,藉著李丹青兵敗,姬師妃在民間的聲望大減的時候,雙方都決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