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789章 “茶”的較量

    葉安是改革的人,他可不希望魚死網破的事情發生,而朝堂上反對變法的保守派同樣如此,他們並非都與東南茶場有利益瓜葛,只不過是不想變法,認為變法對社會以及財政的影響太大,造成動盪。

    看看朝堂上誰不是如此?

    誰不是在等待官家順利親政?!你葉安的變法已經在民間怨聲載道了,為何還要一意孤行?

    這是大多數人的想法,甚至原本支持葉安變法的王曾都在旁敲側擊的安撫葉安,希望他繼續保持朝堂的穩定,用王欽若死前的話來說:“徐徐圖之……”

    只可惜,葉安不是王欽若,連茶榷法的改變都難以接受,那以後更大的改革豈不是舉步維艱?

    他可不指望趙禎親政後朝堂便“換新天”,歷史已經證明大宋的朝堂會迎來新的帝王,但不會有任何改變。

    范仲淹便是最好的例子,慶曆新政的失敗足以說明在這朝堂上依舊是保守派說的算,歷史一一次次的證明了他們的力量。

    雖然茶榷新法對國家有利,對茶農和一般都茶商也不錯,但卻會極大的損害大茶商的利益,這其中就包括了東南茶場的四大茶商們。

    不要小看這四家人的力量,雖在朝中只有孫奭一人為直系,但不要以為這就是他們在朝堂上的全部力量。

    茶葉在大宋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尤其是好茶更是一種硬通貨,不光在大宋暢銷,即便是党項人,遼人,甚至是西域回鶻都趨之若鶩。

    這種神奇的飲料已經在漢家以及周邊的土地上流行了千年之久,其獨特的風味與文化已經融入到了華夏大地各族人的血脈之中,說是不可或缺的商品亦不為過,至於其中的利益那更是盤根錯雜。

    大量的百姓靠茶葉討生活,有不少的商賈靠它發家致富,更有人利用茶葉與金錢在朝堂上培植自己的力量,在某種意義上他們與資本對政治干預的行為如出一轍。

    自從春茶的採摘開始後,那股力量的反撲便讓葉安見識到了東南茶商的真正力量。

    之前在朝堂上看似是葉安贏了,無論是劉娥還是趙禎都在給茶榷新法一個機會,新法的編撰與通過都沒有遇到阻礙,甚至葉安與範子淵,薛奎等人都認為這或許是大勢所趨。

    但事實卻給了眾人一記響亮的耳光,此時的葉安才猛然驚覺問題出在哪,朝堂上突然出現的奏疏對茶榷新法大加批駁,甚至還夾雜了東南之地茶園農戶的“萬民書”,字字句句都是對新法的不滿以及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