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826章 變小的膽量

    “你想什麼呢?若是他會抖漏出去,我還會說他是君子嗎?原以為他會揭穿我,沒想到卻是在給我出謀劃策,甘涼之重他已然知曉,更清楚我是在為國謀事,雖然一句話也沒說,但卻勝似千言……”

    說著說著樣便有些感慨,很難想像這個行將朽木的老人還在為大宋的未來操心,臨走之前的交代皆是讓自己提防党項,苦心經營甘涼,顯然他同樣有著不輸與王曾的戰略眼光。

    古代的文臣皆有一個特點,謀!

    這個字看起來很是奇葩,說是文臣但又有類似於武將的謀略,也就是說文臣也具備長遠的戰略眼光。

    就比如諸葛亮雖然是武侯,但沒人會覺得他是武將吧?他是謀臣,也應當被歸咎於文臣一列。

    文臣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幫助君王管理天下,相反他們更多的是在出謀劃策,只是後來才逐漸的擔任起各部門的長官,因為那些世襲罔替的貴族姓氏已經被從“司空”“司徒”的位置上給拉下馬了。

    最古老的儒學向來是推崇君子六藝的,其中除了禮、樂、書、數外,還有御,射,這赫然是在強武將的飯碗,當然全面發展的下場便是通而不精,這是大忌。

    於是為了更方便的推動儒學的發展,後世的大儒逐漸的將禮、樂、書進行了加強,而御、射稍稍的減少了些,但在尚武的朝代依舊是儒學的重要課程,唯有數靠著的是學者的熱愛在進行研究。

    現在葉安從魯宗道的身上看到了儒家的強悍,這老頭心思縝密的不像話,並且也有相當長遠的大局觀。

    葉安慶幸於他的君子德行,居然在臨別前為了讓自己安心,特意告訴自己不會把他的猜測捅出去,並且也讓自己劍指發誓,如若丟失甘涼,比遭聖人天譴。

    當時就給葉安嚇蒙了,毫不猶豫的舉手發誓“若丟甘涼,則比遭先賢之譴!”

    葉安可不怕孔老二,開玩笑,自己又不是孔老二門下的學生,學的也不是儒學,魯宗道不會想到,在葉安眼中儒學只是一門工具學問,幫助他了解這個世界,並與人交流的工具,他真正相信的是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