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834章 匪徒與俠義

    隨著普惠商號車隊的不斷增加,雞川寨的西烈軍也在變得愈發強大,物資的補充使得他們並不擔心被困雞川寨造成給養不足的困境。

    葉安覺得宗室們對普惠商號動手是一個極其愚蠢的決定,不光讓西烈軍提前培養凝聚力,更是讓普惠商號在西北打出名聲來。

    在西北商號的名聲往往與其實力相匹配,這裡的實力多指的是在黑白兩道的力量,沒有這些,你就算是一等一的商號也別想在西北站穩腳跟。

    而宗室的商號多年在西北打平,早已是這裡的霸主,當他們後來成立阜豐商號之後,整合起來的力量便更加強大了。

    只不過這些所謂的力量並不是宗室自己的,因為宗室們發現,在西北培植自己的勢力實在太過麻煩,也因為自己特殊的身份而不得不避諱。

    於是乎他們便採用了更為簡單的辦法,以金錢和權利對那些山賊,土匪進行拉攏,甚至勾結地方官員以達到壓榨百姓,劫掠商賈的目的。

    所謂的綠林豪強也並非是“替天行道”的存在,他們更加真實的面目就是殺人不眨眼,搶劫不手軟的土匪!

    劫富濟貧,行俠仗義,那是隻存在於“遊俠兒”自己標榜的正義之中,至於後世人對“俠”的定義……有些想當然了。

    大宋的劫匪有多猖狂?只能說水滸傳中的描述也不過是其三分之一左右,法外之地還真的如小說中描寫的那般是遍地都是。

    這主要是因地廣人稀所導致的,只有真正抵達這個時代的人才知道,原來古代的世界是如此的封閉又另類。

    百姓都是以聚居的形勢居住在一起,村莊,鎮子,縣城,州府城池之中,至於荒郊野外的地方,根本就沒人會去,要麼是生計所迫去打柴的樵夫,要麼便是採藥的藥農,至於其他人,無不是打家劫舍的匪徒,在縣城中甚至掛著像呢!

    所以尋常百姓走的是官道,在那條路上有驛鋪,有巡邏的衙役,也有不少的百姓趕路,所以官道一般不會有人劫道,並且在《宋刑統》中有規定,劫持官道就等同於劫獄,且無論所劫貨物價值幾何,是否害人性命,一律收押,上奏州府衙門,等待奏報大理寺,呈送帝王勾決,秋後問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