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六十九章不舉子

    葉安正打算說出自己辦法,但嬰兒的哭聲戛然而止,繼而傳來了婦人的痛苦哭喊聲與嗚咽聲。

    兩人神情一變,葉安讓鐵牛去看看發生了何事,這些災民本就活的幸苦,若這時候若是遭遇一些不必要的意外,那便是雪上加霜了。

    但好一會後鐵牛才回來,小聲在葉安的耳邊道:“侯爺別問了,這是人家的家事,更俺們沒有干係嘞!”

    葉安有些奇怪:“讓你去打聽,說這些作甚?出了何事?為何嬰孩止啼?”

    鐵牛的神情中滿是不忍道:“不舉子,這戶人家以有三兒一女,實在養不起這一個了,便於水盆中浸殺之……”

    隨著鐵牛的話,范仲淹與葉安皆是大驚失色,但很快便又同時沉默下去,孩子是人家的,父母溺死剛出生的嬰孩在大宋並不觸犯律法,並且就算是現在救下了,以後人家還會溺殺,總不可能永遠看著,就算是送去福田院,或是撫育堂,下場多半還不如被溺死。

    “多一嬰孩,家中便是多出一個丁口,待其十五六歲,苛捐雜稅又至,不如早些溺死的好!”

    邊上的鄰人瞧見了並未有可惜之言,只是感嘆這家人的不幸居然又懷上了一個孩子,順便再痛罵這家的男人管不好自己的下半身,但這豈是能管得住的事?

    這個時代可沒有計生用品,有沒有孩子全看天意,有些人家求不得,有些人家則是推不掉,只能生下後再溺死。

    若無丁口稅,若無其他苛捐雜稅,一戶人家便是養育七八個孩子也並非難事,多一個男孩便多出一份勞力,便能多耕種一些土地,這對一個家庭來說本是好事,可現在卻成為最大的阻礙。

    范仲淹無力的靠在土牆上,苛捐雜稅猛於虎也,逼得百姓自己溺死嬰兒,這血淋淋的現實讓他一時間難以接受,就算早就知曉有這種習俗,可真的發生在他眼面前的時候,還是會給了這位士大夫以強烈衝擊。

    葉安讓鐵牛買了紅布給人家送過去,就算是聊表心意了,他不是救世主,遇到這種事情也只能無奈的尊重家屬的選擇。

    就算是旁人見了也都要說一句“可憐娃,下次託生到個有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