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七十九章“無能”宰相

    只不過這種照顧卻被張士遜所利用,在他看來當葉安與范仲淹兩人職權重疊的時候,那就必然會發生矛盾……

    但實際上葉安與范仲淹之間並沒有任何矛盾,因為從一開始兩人便分工不同,老範主要負責政務之事,而葉安除了提供幫助之外,便從來沒有想過爭權奪利。

    現在他負責軍政,那便更是與老範之間職權清晰,葉安從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想法,尤其是對老範,爭權奪利的事情他幹不出來。

    張士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自己打壓年輕後輩,忌憚宋綬的才華,便也覺得老範也會如此,事實上恰恰相反,兩人之間以算是忘年交的親厚。

    朝中的算計還是有的,張士遜看上去挺正派的一個人,但對於後輩的打壓卻從來不遺餘力,原因分簡單,因為他的能力實在算不上出眾。

    無論是為趙禎講學,亦或是處理政事只能算是中規中矩,沒有任何出彩或是讓人佩服的舉措,往好了說是老成持重,往壞了說便是乏善可陳。

    於是乎他便對年輕且有能力的官員極為苛刻與不待見,以免顯得自己素食餐位。

    可事實上朝中官員誰不知道他的事,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存在只是為了讓官家親政之時朝堂穩定些,等過個一年便沒有他張士遜什麼事了。

    這時候真正聰明的做法不是得罪那些後起之秀的年輕人,恰恰相反而於是應該自己懂得收斂,懂得急流勇退。

    對於張士遜的打擊報復,葉安沒放在眼裡,廂軍也是軍,只要調教得當依舊能夠有大用。

    眼下江淮路各州府廂軍指揮使的抵達也在葉安的計劃之中,召他們前來並非為了讓他們出兵剿滅當地的白蓮社,相反而是給他們削減兵額。

    削減廂軍的兵額就等同於減少廂軍的兵餉,畢竟朝廷每年發放的兵餉都是按照各軍兵額數量來的,兵額越少,兵餉自然也越少。

    但詭異的是,這些廂軍指揮使幾乎都是哭喪著臉來,高高興興的離開,看的范仲淹與吳遵路一頭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