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一百一十六章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要說清流的膽子小簡直是天大的笑話,當初劉娥臨朝稱制時朝中清流對其口誅筆伐,那樣的場面可不比這廢后之事還要大得多?!

    眼下的清流們默不發聲,讓許多等待之人不知從何發力,除了清流之外大多數朝臣是不願主動提及此事的。

    就在眾臣公等待之時,王隨卻出班道:“啟奏官家,臣請改制淮南鹽法!”

    一時間朝中文武錯愕,就連御座上的趙禎都沒想到身為參知政事的王隨居然提出改革淮南鹽稅的建議,略微思量後道:“哦?淮南鹽稅自五代時便是如此,王參政又何疑議?”

    王隨立刻道:“淮南出鹽從通州、泰州、楚州三地用船運往真州,再運銷於江南、兩浙、荊湖諸路。但官府榷賣淮鹽買賣弊端甚多,尤以運銷之中更是如此;押運食的吏人、士兵往鹽裡摻砂土,淮鹽質量低劣,不堪食用;而且吏人相繼累犯不堪禁止!近年運河干涸,運鹽船無法通行,因而邊州百姓往往無鹽可食,然江淮諸地鹽場卻堆積如山,據淮南鹽鐵司查驗,今年運不出去的淮鹽高達一千五百萬石,甚至無有倉廩儲存以至損毀萬巨;亭戶至官府所獲產鹽之錢無以維生,日益貧困,因而亭戶往往鋌而走險,私下販鹽。臣建議先通商幾年後再作打算……還請官家下旨恢復先帝朝天禧年舊制,為淮南之亭戶,邊州之百姓開恩!”

    關於鹽鐵一直是大宋民生的重中之重,王隨的提議立刻引起了關注,更為重要的是身為右司諫的范仲淹立刻出班附議,他之前與葉安南下江淮賑濟災情,對這些最有發言權。

    隨著范仲淹的出班附議,宋綬、張若谷、丁度等一眾清流也立刻出班附議,葉安瞪大眼睛看著突如其來的這一切立刻明白,真正的清流領袖不是他王曾,而是在殿中意氣風發闡述江淮鹽政之弊的范仲淹!

    清流,參知政事,右司諫都出班建議改革淮南鹽法,身為三司使的蔡齊自然不能落於人後,緊跟著出班道:“官家,眼下雖年關將至,然百姓之事亦非小事,又涉國帑,老臣懇請官家下旨,派人查驗其中之利害再行對策以解民憂!”

    趙禎微微點頭,的確若以王隨的建議允許淮南之鹽通商全國,不光能讓當地百姓受益,更能給事關全國百姓的鹽政進行改革,為國家帶來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