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一百四十章宗主國

    沒錯,就算是漢家衰落,大宋這位繼承者依舊是周邊小國心中的宗主,只不過這位宗主已經虛弱不堪。

    但葉安有些奇怪,大理國為何沒有派遣使者前來?按照以往的慣例,大理國是肯定會派遣使者前來的,並且現在的大理國也沒有發生動盪。

    倒是倭國沒有派遣使者前來卻在情理之中,倭國已經很多年沒有派出“遣宋使”來中原了,自五代十國開始便是如此。

    他們認為曾經的大唐已經消失,如今的繼承者乃是被群狼環伺的弱者,沒有什麼可值得他們所學習的,並且因為大宋的商業發達,倭國甚至對大宋的商品貿易進行了限制。

    葉安通過普惠商號的力量,從一些東京城的倭國商賈那裡得到了官方態度:“大唐之凋弊具載矣,更告不朝之問,終停入唐之人。”這話說的太過直白,代表漢家王朝最高峰的大唐已經凋敝,沒有必要再派人前往大宋了。

    說是侮辱到也談不上,世界就是這麼現實,中原強大如唐時,倭人對唐文化有著奴顏屈膝般的諂媚,不是因為唐朝的強大讓他們害怕,亦或是心悅誠服,而是唐的強大讓他們看到了偷竊的機會。

    可惜,倭人目光短淺,他們從骨子裡認為只有睥睨四方的漢家才是鼎盛的漢家,才值得他們去偷師,眼下的大宋群狼環伺,已無盛唐之狀,他們根本不明白什麼叫內在的力量。

    大宋看似積貧積弱,可實際上卻是漢家王朝中最有潛力的存在,雖無乾坤一輿,但燕雲之地也並非不能收回。

    強大的文明不光體現在軍事實力上,更體現在這個國家的發展潛力上,何況大宋的軍事實力也並非看上去那麼孱弱。

    就算將要現在的大宋軍隊拉出去,也是能隨便掉打周圍的小國,就連強大的遼朝在南下侵略時都沒有辦法戰勝大宋,還要擔心自己在不斷的戰爭開銷中先一步崩潰。

    遼人其實比宋人更清楚敵人的強大,但凡是坐上開國帝王之位的人就不會有狹隘的眼光,從遼太祖到蕭太后,遼朝這些年來不是沒打過統一中原入主漢家的主意,相反他們不光想過還進行屢次嘗試,但結果卻是讓他們認清現實,論持久戰、攻堅戰,根本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大宋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