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一百八十九章權謀與政治


 王曾要的便是這結果,他也不相信葉安能夠管控西烈軍與懷遠軍,朝廷早已派遣新任指揮使接任,撤換,身為樞密使的他這點權利還是有的,隨即道:“如此甚好!”


 對於打擊葉安這件事上,王曾可謂是不留餘力,他不是呂夷簡,他身為文官清流的領袖,在朝中自有威儀,對於葉安這種文資不算,武職不是的孤臣最為瞧不起。


 在他看來葉安就應該歸屬文資清流,現在看來卻並非如此,他同呂夷簡和解是王曾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既然如此,那便排擠!


 政治上的博弈是相當殘酷的,有時你根本沒有得罪人卻會無傷到,有時你不選邊站那就是敵對,有時你想和解卻會招致別人的記恨。


 但王曾與呂夷簡甚至是在中書的李迪與薛奎等人都不明白,葉安不是政治家,他是實幹家,他的目的很簡單,壓制党項,絕不能讓大宋的身邊再出現一個強大的帝國。


 朝堂中的政客們並不懂得党項的恐怖,一旦這個蠻族成長起來,在李元昊這般的君王帶領下很快便會成為大宋的煩惱。


 西北從此不會太平,而受創最為嚴重的將會是大宋的貿易。


 一個靠著繁榮貿易壯大自己的帝國,一旦在西北貿易上受挫,那便會斷掉自己的外部力量,雖然這股力量看不見,摸不著,甚至能依靠大宋的內部循環所取代,但長久的失去會給大宋的經濟雪上加霜。


 葉安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發生了,趙禎在看過中書的兩府合奏後,只是簡單的下旨讓邊州加強防備,以防党項人南侵,同時招降部族,委以官職,僅此而已。


 葉安期望的對党項施壓並未出現,不光趙禎不想這麼做,就連朝中的文臣武將也不想這麼做,在他們看來向党項施壓才更易逼的李元昊自立,不如維持現狀的好。


 朝會過後,葉安並沒有前往皇城司,而是徑直離開宮城,這個王朝著實令他有些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