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二百五十三章打烏鴉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肎

 

大宋西征已成定局,就算是再懦弱的漢家王朝也有屬於自己的尊嚴,何況大宋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並不是最弱的,甚至可以說是有一定軍事實力的大一統王朝。

 

這場戰爭不光是大宋報復西夏的入侵,更是有著長遠的戰略目的,西北若平定十年,甚至是二十年,大宋將會一掃對遼的弱勢。

 

雖說葉安並不會領兵西征,但他還是參加了這場規格極高的廷議,趙禎需要他在西北的戰爭經驗,更需要他起到天章閣大學士的建議作用。

 

不過有王德用在,葉安並不擔心自己會被皇帝和中樞相公要求出具用兵圖冊之類的東西,那些東西不光害人,還是完全沒有用處的廢物。

 

以夏竦為首,韓琦,范仲淹為輔的鐵三角已經形成,他們是文官集團對西夏用兵的中堅力量,也是指揮所在,而曹儀作為統兵總管,自然是真正的執行人。

 

韓琦主持涇原路,范仲淹負責鄜延路,延州之戰後,西夏軍對宋西北邊地的進擾愈加頻繁,他們要想方設法的引誘李元昊的主力進入大宋,再進行伏擊殺敵,這是廷議上已經達成的共識,大宋的態度已經有些轉變,

 

之所以今日廷議西北兵事,乃韓琦的文書已經送到了朝堂之上,他決定擬發涇原、鄜延兩路兵馬反擊西夏,以此作為對李元昊南下劫掠大宋,襲擊延州的懲罰。肎

 

但同樣任副使的范仲淹持異議,他的文書也來了,認為宋軍缺少戰馬更缺少騎兵,大規模的進攻無法做到步騎配合,同時也給後勤糧草的運輸增加不必要的奢費。

 

最好的作法依舊是之前擬定的,引君入甕之策,將李元昊的大軍引誘至多山,道路複雜的鄜延,而不是主動出擊,將要大軍暴露在涇原路這種五州三軍的平坦之地。

 

夏竦並沒有支持任何一人的決定,而是把兩個人的問題全部上呈朝廷,請求天子和重臣廷議得出結果。

 

這或許是最穩妥的建議,畢竟這三人也都是朝中重臣,夏竦不願意得罪任何一個,葉安更是知曉這貨就是一心求官上進,而無心擔待責任的。

 

以他的才能難道看不出范仲淹的計劃最為穩妥,此時冒進得不償失,就算誘敵深入的策略失敗,對大宋來說也沒有多大的損失,可這貨不願得罪韓琦。

 

戰場上的事情一旦牽扯到官場上那就麻煩了,葉安最擔心的事情終究在這大殿中發生,有人支持范仲淹的計劃,認為穩妥為上,而有人支持韓琦的計劃,認為禦敵於國門之外才是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