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二百八十九章夏竦的涼州之旅



夏竦對於兵事並不熟悉,但他作為西北的最高長官卻是極為擅長謀劃,范仲淹剛剛提出穩固西北的方案非常中肯,甚至看過一眼便能感受其思路清晰,有條不紊。

 

改軍隊舊制分部訓練,輪流禦敵,以邊路馬步軍部署統兵萬餘人,兵馬鈐轄領兵五千,兵馬都監帶兵三千,禦敵時官卑者先出戰,范仲淹還在檢閱州兵馬後得一萬八千人,分為六部,每部置一將,加強訓練,根據“敵之寡眾”分別出戰。

 

這段時間范仲淹還派兵相繼奪回塞門諸寨,修復已破損的金明寨、萬安城等,並且提議重用鄜州判官事種世衡,並全力支持他興築青澗城。

 

延州的改變不光如此,范仲淹對民政之事的操心一點不比軍伍少,這點就算是夏竦都自愧不如。

 

延州百姓窮苦,范仲淹居然還能利用此次契機,上奏朝廷請修築承平、永平等要塞,還把十二座舊要塞改建為城,以使流亡百姓和羌族迴歸的同時還能為國出力,賺取勞動之所得,並以朝廷名義犒賞羌族各部,與之簽訂條約,嚴明賞罰,羌族遂脫離西夏,為宋效力。

 

進一步穩固邊事,范仲淹又修築大順城,遏止白豹城、金湯城一帶的西夏軍進犯;同時,修葺細腰、胡蘆等軍塞,切斷敵軍通路,使明珠、滅臧兩部族安心歸附朝廷。

 

這些簡直是神來之筆,也使得范仲淹在西北的名聲如日中天,夏竦心中的嫉妒之火都快燒到天靈蓋了,可他知道像范仲淹這種有才能的人就應該得到重用,就該出人頭地,否則自己這位西北主官豈不落個明珠暗投的名聲?

 

所以在李元昊退走後,夏竦就已經開始他的謀劃--打壓韓琦,將罪過兵敗之事皆推於給他,再把范仲淹的軍政功績拔高,如此一來按照官場上的規則自己也算是御下有功,在西北也非無所建樹。

 

夏竦是一個純粹的政客,也具備了一個政客所應有的獨特冒險精神,於是他便冒大不韙親前往甘涼,完成范仲淹計劃中的最後一步,聯合甘涼遏制党項!

 

若放在往常,這種擔風險之事他夏竦萬萬不會親自去做,可他太清楚眼下甘涼的地位和意義了,若非他親自走一遭根本不能成功。

 

他了解西北的局面,也清楚甘涼在不斷的發展壯大,範子淵在湟州騙得了朝廷卻騙不了他這個西北主官,眼看著連湟州都成為甘涼的治下,他又豈能不明白西北要想穩定就離不開甘涼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