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三百一十章 家國的概念

 甘涼現在已經不能再叫甘涼了,而是改名曰“河西”,本來這裡便是河西之地,尤其是在奪取了沙瓜二州以及玉門關後,整個河西走廊便連成一片。 

 就連這裡的百姓也都願意將自己稱作“河西人”,無他,河西已成為無數人趨之若鶩的地方。 

 這一點是葉安所沒想到的,河西吸引來了大量的外來移民,党項人,吐蕃人,漢人,回鶻人,所有人都在忍不住靠近這裡,因為這裡有數不盡的財富,有安定的生活環境,有相對公平的制度,甚至是法禮中帶有一絲人情的律法。 

 這就是制度優勢,也是河西天生吸引人的地方,人總是會用雙腳投票的。 

 在河西當兵更是有著相當豐厚的優待,原本來到河西的百姓恐懼當兵,甚至是為了躲避兵役而來,但漸漸的,人們發現在這裡當兵非常好。 

 服役的四年時間裡雖說兵餉沒有多少,可家裡的賦稅卻能免去三成,逢年過節多少還有一點補貼,更重要的是在四年期滿後,每一名退役的士兵都能得到一筆不菲的安家費。 

 並且這比安家費還不是固定的,以執役期間是否立功,犯錯來增減,若是立下一等功的,甚至能得錢一萬貫,不過到現在也沒幾個人能立下一等功,倒是二等功的有幾個,得錢五千貫,就這已經讓多少人紅了眼,五千貫啊!雖說在河西銅錢不值錢,可五千貫依舊不是一筆小數目。 

 在退役後可以得到一塊“光榮服役”的牌匾,無論是貼在家門口還是貼在店鋪門口都會受人尊重,當然還是貼在店鋪門口好,這樣會給來的人最大的信任,同樣為了保住自己的名聲和曾經服役所在軍隊的名聲,就算是虧本也不敢欺騙客人。 

 種種事例很快又把河西役兵的名聲推上了新高度,而退役士兵們也在極力的維護自己的名聲,就這樣形成了良性循環,人們以服役為榮,爭相報名。 

 軍隊戰力如何與經濟成正比,河西也不例外,葉安有著最為強大的經濟基礎,自然在軍隊建設中投入更多的資源,囤起來的錢不算錢,只有花掉的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