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三百三十五章 河西的“軍樣子”

 涼州府的華夏智慧宮落成時,身為湟州知州的範子淵卻並未出現,對於這種大事河西的各州府長官幾乎都來了,唯獨他缺席有些說不過去。 

 一眾官員在邊上竊竊私語,紛紛表達著對範子淵的不滿,但秦慕慕並不在意,裴承文也在邊上解釋道:“範知州現在恐怕是分身乏術,但還是差人將這些年收集的珍本古籍給送來了。” 

 秦慕慕笑著道:“如此便是有心,諸位應學學範知州,以要務為先,湟州以成我河西門戶之地,他所要忙的事還有很多,便不必等他了,開館!” 

 ………… 

 範子淵正忙著推進湟州兵制的改革,依照河西的義務兵與職業軍人的雙向制度組建屬於湟州自己的武裝,職業軍人一律要前往涼州府進行軍事學習和思想學習,而義務兵則需進行操練。 

 得益於大宋與黨項之間的關係緊張,雙方都沒有把目光放在湟州身上,如此使得範子淵能緊鑼密鼓的推進工作。 

 拿著葉安給他的文書,範子淵不斷的唸叨:“軍、師、旅、團、營、連、班,這種軍制某還是第一次見。” 

 範子淵的副手是剛剛從蘭州過來的西關堡都指揮使劉涵,家在湟州的他早就想回來效力,河西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待遇自然也不是蘭州能夠比擬的,雖然沒有進入甘涼的軍事體系中,但能在湟州擔任軍事指揮的長官,他也非常滿意。 

 劉涵此人祖上便是西涼府的將領,家學淵源,頗通兵事,其軍事才能就連狄青都為之讚歎,至於人品,怎麼說呢?除了有些執拗外,到也沒有什麼好挑剔的。 

 不過他的執拗可一點也不比後世的“執拗相公”來的差,甚至在葉安看來他就是典型的強迫症,當然在這個時代旁人對他的評價是“認死理”。 

 這也是為何他一身家傳的軍事才能,卻依舊在蘭州一個小小的西關堡擔任都指揮使的原因。 

 在看到葉安下發的文書後,一向執拗的他卻頓時驚為天人,並且一心撲在了湟州迅捷軍的建設上,對於範子淵的疑惑他卻能娓娓道來。 

 “知州,這樣的分配對於往常的大宋舊軍來說並不合用,倒是對咱們剛剛組建的迅捷軍非常好,咱們迅捷軍以後是要併入河西大軍的,也就是葉侯常說的……體系!所以必然裝備西烈軍與懷遠軍的火器與軍械,而下官發現如果有了火器的加持,咱們的迅捷軍可以組成更小的戰鬥團,葉侯的三三制便是最好的方式,一個班九到十個人剛好可以從容的形成三個三三制衝鋒的隊列……一個軍設三個師,每個師設三個團,每個團設三營,每個營設三個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