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三百六十五章 可以看到的恐懼

 葉安並沒有打算空口白牙的嚇唬王拱辰,事實上作為一個文官,一個御史,這貨可以說是對政治頗為精通,對構陷也有技巧,可對兵事的敏感卻遠不及其他文臣。 

 如果把他換做夏竦,或是范仲淹,亦或是韓琦中的任何一個,恐怕都不會在自己面前說出如此威脅的話來。 

 所以葉安在離開後便讓裴承文帶著王拱辰這位大宋都御史中丞在河西多轉轉,多看看,尤其是在政治制度以及軍事上多看看。 

 不指望他學,只是換一種形式的威脅而已。 

 原本以為王拱辰前來自己需要好好同他進行政治博弈之類的手段,可誰曾想居然是個二愣子! 

 作為使者太過想當然,把所謂的“忠君愛國”口號拿出來當作利器使用,就算葉安自己想要“忠君愛國”,也不可能犧牲整個河西的利益。 

 上來便要自己接收東京交鈔,還等價兌換,這就已經不是搶劫那麼簡單了,而是打算在東京交鈔必死的情況下還拉上河西交鈔一起死! 

 多年的努力和謀劃怎能毀於一旦?葉安絕不可能用河西的經濟與未來扶持大宋! 

 如果說來的是夏竦,范仲淹等人,真心誠意的請自己幫助大宋渡過難關,幫著東京交鈔渡過這次信任危機,那就不同了,就算利用河西的金銀來對大宋的交鈔進行支援也無所謂。 

 無非就是折損些錢財,亦或是援助大量銅錢以達到穩定物價的作用……但最終好處還是河西的。 

 怎麼都好說,可前提是好好說話,而不是各種威脅都用上,最後還提出同歸於盡的條件來。 

 可惜來的是王拱辰。 

 御史一旦當慣了,平常就會不自覺的對別人吹毛求疵,個人的道德品質就會出現問題,不是說道德敗壞,而是他會有意無意的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點的角度來命令別人,彷彿別人不聽他的話就是在逆天行事…… 

 這種人非常可怕,你順著他,他會覺得理所當然,你逆著他,那他便會認為你違反天道,違揹人倫。 

 因此上,葉安沒有順著他,也沒有逆著他,而是選擇更加簡單粗暴的威脅他。 

 既然要威脅,那就必須是全面的,徹底的,毫不留情的,不給其餘地的,於是裴承文便帶領這貨在涼州城參觀了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