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三百七十章 河西之變









“是啊!葉郎便常說他小時候也捉弄過先生,這逆子昨日上學竟將先生的鬍子給剪了大半,先生親自提著半截鬍子來府上家訪,快氣死我了!”








“我可聽說是那先生先打他好友,哦,就是範知州家小子的手板,這才為人出頭去的。”








“那便更不對了!為朋友出頭沒錯,可要分什麼情況,他爹昨天給了他兩鞋底,說不是因他剪了先生的鬍子而打他,讓他想想所因何事。”








“那是因為什麼?!”








看著同樣迷茫的萱兒,秦慕慕便無奈的翻了個白眼:“你呀!也不懂得教育子女的!”








萱兒被說的莫名其妙,只有秦慕慕知曉葉安為何打了兒子兩鞋底,葉麟不是在為朋友出頭,相反而是害了人家。








帶孩子們吃過早飯,幾個小傢伙便被送去了學校,至於葉安則是去了“河西大政府”。








所謂的“大政府”乃是整個河西的最高管理結構,原先是用涼州府作為整個西河的管理機構,但現在顯然是不合適的。








於是在遠征軍凱旋後,葉安便與裴承文商量著把管理機構從涼州府的府衙獨立出來。








作為最高管理機構,多負責河西的大政方針制定,於是便取名“大政府”,雖然名字簡單,可實際上越是簡單易懂的東西執行效率便越高。








在很多地方河西還不完善,遠沒有達到葉安理想中的模樣,但眼下的河西官員們卻是非常滿意。








一開始還有些文人反對河西的制度,認為太過抬高百姓的地位,這有悖於傳統儒學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








但現在人們逐漸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隨著涼州城百姓這麼多年的掃盲,民智也在逐漸的開啟,民智開啟的結果便是知法,守法的人越來越多。








這可不是一件了不得的進步,那些城狐社鼠不敢在明目張膽的違反律法,而是開始在法律邊緣試探,這已經比之前要好上太多。








至於政府的各種政策,也能很快的得到百姓們的支持,甚至是討論,不利於百姓的政策則很快會反饋到官府,因為百姓也會反對,如此一來弊政在很大程度上便能被及時糾錯。








最重要的是,河西的政府是真正的體察民情,在傳統的漢家社會中,對民情,民心的順應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沒有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而行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