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四百一十五章 向死而生









這樣的軍隊本來就是充滿自信的,再加之這些年不斷的訓練,不斷的出去實戰,又都是河西良家子出身,就算上了戰場有緊張之感,但絕不會感到恐懼,或是落荒而逃。








白刃戰並沒有党項大軍想象中的那麼容易,他們面對的是一支訓練有素,配合極為緊密的軍隊。








火槍在配上刺刀後足有近一人高,並且配上了強大的三稜軍刺,穿透力極好不說,深深的血槽還能給敵人帶來致命的創傷。








而當党項騎兵衝入西烈軍的軍陣中,他們所要面對的不光是如林一般的槍刺,還有大量噴射而出的散彈,有些細小的碎片甚至能從面甲的縫隙射入,殺傷力不大,但痛苦異常。








葉安在中軍之中看向戰場前端,不斷的有通信兵穿梭在戰場上彙報戰況,這是西烈軍在出徵之前臨時搭建的指揮體系。








如果是原先那種冷兵器對冷兵器的作戰,通信兵的存在並不這麼合適,許多時候雙方都是打作一團,具體也不需要中軍指揮。








將帥的主要作用便是將戰略部署以及一開始的軍陣配合部署完畢,剩下的就靠各軍自己作戰了。








但現在不同了,這是一場熱兵器對冷兵器之中的戰鬥,西夏士兵推進的速度非常有限,第一道防線就已經讓党項人精疲力竭,所以通信兵能從容的穿過後防線向葉安所在的中軍彙報戰況,活著把中軍的部署傳遞到前線去。








不過好在有參謀司的年輕官員們在,除去離開的邢威,韓傑,陶廷修等人,中軍還有數十個參謀司的年輕軍官,他們在彙總軍中的情況,並且向葉安提出更為妥善的應對部署。








其實李元昊若不堅持的話,還有可能減少損失,但他在不瞭解葉安手中還有多少底牌的情況下便全軍出擊,這便是犯了冒進之錯。








戰場上犯錯是致命的,有時一個細小的錯誤就會演變出災難性的後果,“失了一根鐵釘,丟了一隻馬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損失一位將軍,輸了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帝國。”








只不過李元昊犯的錯要更大些,從戰略以及戰術上皆是小看了河西,他現在發現自己甚至都不夠了解河西。








胡昊看向戰場急急的開口道:“陛下,撤軍吧!再不撤恐會折損更多的將士,讓我黨項男兒白白戰死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