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四百一十九章 河西與草原

隨著李元昊率領殘軍從合羅川撤走,河西對外防禦戰爭便結束了,但所有人都能發現,這場戰爭不僅沒有給河西帶來什麼損失,相反卻獲得了巨大的優勢。








大宋失去了蘭州,河西在東面多了一道極其重要的防線,李元昊折戟合羅川,於是一條從肅州沿黑水河一線直至黑水城的天然屏障便落入河西手中。








至於遼朝,現在正忙著在上京道的草原上鎮壓各部族的叛亂呢!








誰也想不到那些尋常被大遼壓制的草原諸部居然敢襲擊大遼的騎兵,這顯然不是一場意外,而是一場有預謀的叛變。








幾乎所有的草原部族都在阻攔遼朝西北路招討司的大軍,要知曉西北招討司的本職就是為了鎮壓草原諸部,他們的存在就是壓制草原諸部的發展,未曾想有一天這些草原部族居然敢反戈一擊。








但他們的理由卻非常正當,西北招討司在草原上橫徵暴斂,搶奪牧民的牛羊,隨意屠戮牧民的孩子,搶佔牧民的女人,凌辱打罵部族的族長,強徵壯丁入軍等等。








怎麼說呢?








這些問題若是放在原先完全不是問題,在遼朝看來這都是西北招討司常做的事,你草原諸部憑什麼以這個為理由反叛?!








但這種事一旦鬧大,那可就不好收場了,草原上的部族並沒有將要自己的族長頭人交給大遼徹查此事的官員,而是開始各部聚集,聲稱要前往上京尋北大王院大王耶律萬辛討個說法,是不是草原上的諸部就能同牛羊一樣隨意大遼屠戮,草原上的女子都是大遼的賤籍可以隨意糟蹋,草原上的孩子是不是可以隨意按照車輪高低而活命?








一時之間遼朝關於草原諸部的諸多政策被人所質疑,也出現了“歸順如同囚牢,活命類同豚犬”的說法。








這時候大遼皇帝耶律宗真坐不住了,雖然知曉這是一場叛亂,但影響太大,並且遼朝也宣稱自己為正朔王朝,那就不能一味的依靠鎮壓來平息事態。








但最讓他想不到的是,草原諸部一項是各自為政,從沒有向這次一樣團結,就連一項忠誠於大遼的塔塔爾部都選擇了與大遼對抗。








這不禁讓耶律宗真感覺到了事態嚴重,尤其是在朝堂上出現了斥責西北招討司的聲音後,耶律宗真便開始懷疑此事傳播的速度太快,必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