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四百三十五章 兵出蘭州





河西對党項的進攻並不是一場突襲戰,相反而是一場攻城略地,時間跨度較長的攻堅戰,就算党項人在武器裝備上不如河西諸軍,可這些天生就在馬背上長大的人,單體戰鬥力本就要比尋常農耕民族要強,所以河西只能採用大兵團推進的方式作戰,同時逼迫李元昊的主力進行決戰。




零波山附近的城池可以迅速奪取,但想要快速攻下興慶二州便是一件極為困哪的事,所以在慶曆八年二月這個寒冷的冬日,西烈軍兵出蘭州,越零波山,克沙陀,應理二城池,繼而大軍向笊籬一般向前做滾動前進,三月奪鳴沙,中旬便奪峽口,不到百里便是靈州!




此時距離順州,靜州,不過三百里,再往前便是党項的腹內之地興慶二州!




但兩軍至此也沒有遇到李元昊的主力,顯然他是在收縮防線打算死保順州和靜州,以其為屏障據守興慶府,此時的興慶二州已被李元昊合併為興慶府,為的是更好的整合這兩州的防禦。




這是一個非常明知的做法,拖延時間,消耗河西的補給,待西烈軍與懷遠軍師老兵疲的時候再尋良機決戰。




李元昊的策略河西當然知道,但並不會因為他的決策而改變自己進攻的方式,順州靜州重要嗎?興慶府重要嗎?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人,重要的是党項的主力河西要做的就是逼迫党項人決戰,李元昊不可能捨棄興慶府,他的王宮在那裡,西夏朝臣的家眷,財富都在那裡,更重要的是党項的百姓也在那裡,一點丟失興慶府,西夏國在某種意義上也就名存實亡了。




葉安對丁小乙與狄青的命令很簡單,步步為營,徐徐推進,不急於一時,但務必對興慶府形成包圍,尤其是党項的百姓,能最大程度上的收編多少就收編多少,全部送往河西。




不管他們多麼的懷戀西夏國,只要在河西待的久了就會被這裡的文化和環境所同化,時間長了也就成為漢家的一部分,河西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