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四百三十八章 攻城略地

李元昊應對河西的進攻非常謹慎,甚至到了謹慎微的地步,就算興慶府的門戶靜州被圍,他依舊保持謹慎觀望的態度。




只不過此時的靜州城可謂是亂石穿空,驚雷炸響,一邊是翔慶軍在想盡辦法的用拋石機襲擊河西軍的營地,另一邊則是河西軍的巨大臼炮在憤怒的噴吐著火舌。




進攻西夏和當初進攻蘭州完全不同,一個是外族蠻夷,一個是血脈同胞,無論從心理上還是從手段上都有區別,此次攻打党項,河西軍隊上下可以是毫無心理負擔。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在河西所有的外族幾乎都在融入漢家,融入河西之中,那裡也有党項人,但大家都有一個認知那就是自己是河西人,這種認知已經到了超越種族的程度,為何?因為河西的政策從方方面面就在促使所有人忘記自己的生活習慣和文化特徵,讓大家都接受漢家為主導的思想,禮儀,風俗,至於語言文字更是不用。




短時間或許還會有隔閡存在,但時間長了之後,人們就會自覺的遵守河西的習慣,從而拋棄自己原本的生活習慣,有時候是被動的,有時候甚至是主動的。




而眼下,河西人是河西人,党項人是党項人,就算河西軍中有党項人都存在,他們也不會覺得自己進攻西夏,殺臉項的同族會有什麼不妥,原因自然是沒有認同福




現如今的河西軍隊已完成了轉型,無論是西烈軍還是懷遠軍,皆以火器為主,而冷兵器已經成為一種輔助兵刃,更多的時候是用來白刃戰的拼殺。




人類在戰爭中進步已經不是一兩,在火器的加持下新的戰法和戰術已經配合默契,這麼些年來的實戰和衝突早已使得河西各軍能夠成熟的運用火器。




相比之下,宋遼夏三國依舊停留在冷兵器的使用上,這也使得河西軍隊在於他們對抗時更像是一場全面碾壓的戰爭。




雖然沒有和遼朝正式交戰過,但宋夏兩國的戰力和戰法已經被河西給研究透了,到是這兩國對河西的戰術戰法卻是看得見,摸得著卻一直身處雲裡霧裡。




最簡單的原因便是他們沒有火器,或者火器在宋夏兩國發展的實在太過緩慢,當初葉安給趙禎製作的火槍已幾近荒廢,更多情況下以成御前班直的樣子貨,完全是在給皇帝撐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