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四百四十二章重心轉移

  從軍事地理形勢看,西夏原來的根據地銀、夏一帶,不但向外發展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周圍靠近宋、遼邊防重鎮,軍事上易受威脅。

  而興慶府地域,水草豐美,地饒五穀,宋、遼勢力無法對這裡進行有效控制,在交通上更是得天獨厚“北控河朔,南引慶涼,據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其地理形勢比銀、夏一帶優越得多。

  更重要的是這裡已經形成經濟環境,西夏王城周圍地區農牧業遠勝西夏其他土地,河套相對穩定的引黃灌溉可以保證城市的軍需民食。

  除了原有的唐徠、漢源古渠等灌溉之利外,李元昊又修建了賀蘭山東麓沖積平原上長達二百餘里的“昊王渠”,使王城四郊的農牧業生產有了更大發展,成為党項境內的糧食基地和重要牧場。

  如此一來只要把這片土地經營好,河西的糧食就能滿足人口增長的需要,這對葉安來說才是重中之重,而牧場的增加也使得河西的戰馬數量將會進一步提升,通過與蒙古草原的交易還能獲得更多的戰馬,良馬,屆時將會不弱於強大的遼朝。

  這個時代比拼是不光是技術,更是人口,你光有強大的技術沒有人來操作那也是不成的,為何華夏千百年一直是農業國?就是在滿足不斷增加的人口所需啊!

  這一情況直到地瓜和土豆的出現才得以好轉,而現在,地瓜和土豆已經變成了這個時代的糧食之一,尤其是在饑荒年,土豆和地瓜的產量更是救民於水火。

  為此葉安的名字與這兩樣他帶來的特產深度綁定,許多地方的百姓都把土豆和地瓜叫做“葉侯豆”“葉侯瓜”,名字很貼切,但葉安不喜歡……

  武威軍的失敗是事實,而武威軍的主將拔野古是羅珊娜極力推薦的人,她想讓自己的回鶻部族融入河西,那就必須有一個榜樣人物的出現,讓葉安與河西認可。

  可惜這一戰的失敗讓河西上下更加瞧不起回鶻人,認為他們只是能打順風仗,稍有壓力便一觸即潰。

  但葉安並沒有治罪拔野古,而是讓他繼續追擊李元昊,不求大勝,只求將其向北逼迫,而狄青與丁曉關萬山三人率領的西烈軍,懷遠軍立刻分散在曾經的西夏全境。

  任何敢於反抗或是暴動的城池都必須給迅速鎮壓,因為天氣越來越冷了,必須迅速解決掉西夏的殘餘勢力,保證河西大軍以及歸順的党項百姓安穩的度過這個冬天,這才是頭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