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四百五十四章大勢起

眼下河西與大宋和遼朝之間的進出口貿易已經變得相當複雜,比如大宋在冬季就須按往日商稅的五成來收取禦寒的紡織品,其中包括了毛衣,棉衣,毛線,棉線,甚至是麻紡織品等等,否則河西就有權暫停向大宋出口,而是把貨物賣給遵守規則的遼朝。

雖然大宋朝堂上下對河西的態度相當不滿,但卻毫無辦法,誰都知道冬天禦寒衣物的重要,若是單靠大宋的那些工廠生產出的那些又慢,又貴的衣物,大宋的百姓不說會被凍死,也能把朝廷罵死!

至於其他貨物更是對應不同的時節減少商稅,否則河西一樣施壓,價格沒有變動,但繳納的稅收少了,河西的工廠,商賈,包括工人自然也就賺的多了。

大宋和遼朝不明白葉安搞的是什麼,只是單純的認為他在以勢壓人,而實際上這是政策發揮了作用。

經濟這東西就是此消彼長的,當市面上出現大量廉價的商品後,本土的高價貨物必定會受到衝擊。

雖然經濟會發生變化,人會不斷的創造價值,但市場的規模卻是不會改變的,無論大宋還是遼朝,加起來的市場規模就那麼大,當河西的貨物佔據大量份額後,那別人就拿不到多少。

當河西的貨物形成壟斷後,那別人想要以低廉的價格進入市場幾乎就成為一種奢望。

葉安與河西早已通過前期的市場行為進行壟斷,度過了最困難的市場培養時期,無論是生產出的貨物,還是在運輸上,旁人都看到了河西在掙錢,卻沒看到河西在出奇進行大量的財政貼補。

以至於現在的大宋和遼朝已經脫離不了河西的貨物,就算硬是脫離回到以前,那也會有漫長的過渡期,而恰恰是這個過渡期便會要了這倆個王朝的“老命”。

宋遼是什麼?是封建王朝啊!指望趙禎和耶律宗真拿出錢來貼補本國的經濟,貼補本國的商賈,促進生產製造業?

那簡直是痴人說夢,沒把商賈歸咎於賤役已算是格外開恩,事實上商賈在大宋和遼朝的地位都不高,這也是宋遼的大商賈都在想著往河西跑的原因。

隨著百姓的跑路,大商賈的跑路,宋遼兩國才逐漸意識到事態的嚴重,皇帝下詔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可惜葉安並不在意這些,他要的是讓河西做出姿態,讓天下人都看見河西的包容和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