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四百五十七章顛覆

東京城人口何止百萬,百姓所需又何止萬萬!

原本可以隨意買到河西貨物,現在卻是要從朝廷經手後才能買到,許多貨物的價格已經不是原先能比的了。

百姓無法得到這些貨物,而像曹家這樣的高門大戶卻能利用官職得到,只要進入庫務司,這些東西就會名正言順的成為曹家的貨物,而曹家只需要向朝廷繳納一點微薄的稅收便好。

這就是公器私用,而曹家絕不是大宋的個例,東京城中的高門大戶也不只是曹家一家而已,就連宗室也皆參與其中。

而李端懿卻更明白,要說東京城中最大的商賈是誰,非趙宋天家莫屬!

大量的貨物被從庫務司調到左藏庫之中,再從左藏庫中出去,價格自然要比市面上那些直接來自河西的物價要高,但勝在數量繁多,品類齊全。

河西的貨物雖然也多,價格也便宜,但百姓終究是難以尋到,不少貨物一出現就被從市面上購置一空,到底是誰在背後買入被人不清楚李端懿卻清楚的很。

天家,宗室,權貴,三司……他們早已把來自河西的貨物瓜分一空,再加上來自河西榷場的低價貨物,與其說整個東京城的貨物被河西所壟斷,不如說是被大宋的朝堂上下所壟斷,就連身為長公主的母親也參與其中,向官家討要份額!

這樣的王朝還有救嗎?

有人說官家此舉是在與民爭利,但更多的人卻是說官家此舉是在為國斂財,而百姓不知道這些,他們只知道物價高了是河西商賈在提價,官家年初還下旨,免除了不少的苛捐雜稅!

而這些東西騙得了百姓,卻騙不了李端懿等人,中興社的這些官員們誰不知其中的勾當?只是沒人說出來而已。

而張方平卻敢說,不光說出來,還在抨擊朝堂的舊制,他所提倡的變法要比范仲淹的變法更為激進,也動了更多人的利益。

雖然得到眾人附和,但李端懿卻知道絕不可能成功,只能無奈苦笑道:“諸公之願景大美,然朝堂之上眾臣皆不願變法,年輕氣盛之清貴時日長久也被磨了性子,或是被拉攏聯姻,或是有知遇之恩,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