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四百八十一章儂智高的價值

出於身份各異,葉安與狄青兩人對戰爭的理解完全不同不同。

狄青對戰爭的態度是純粹的,在他看來任何的陰謀詭計都難以長久使用,當然在戰場上兵不厭詐乃是常事,但若是參雜太多的陰謀,無疑會讓指揮者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甚至功敗垂成。

但在葉安看來,戰爭是在為政治服務,而政治中又存在太多太多爾虞我詐,陰謀陽謀,以及層出不窮的手段。

西南之地河西必須拿下,儂智高的造反必輸無疑,這不光是他腦袋中的記憶,更是結合當下實際情況而做出的判斷。

南天國不過一隅之地,大宋在西南的軍事存在本就不強,但這並不意味著大宋會放棄西南之地。

事實上自從大宋建國倒現在,還並未丟失一塊它的土地,就算澶淵之盟,大宋再賠錢只有也從遼朝的燕雲之地中扣了幾塊土地回來。

至於西夏與河西……那不是大宋的故土,實際上就連現在的河西在禮法層面也是屬於大宋的,只是葉安聽昭不聽宣,以及大宋對河西這一套全新的體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畢竟是立國百年的龐然大物,可能奈何不了河西,但區區一個儂智高,草臺班子一樣的南天國卻不足以讓大宋妥協。

一旦龐大的帝國機器開始運轉,一旦大宋把戰略重心向西南傾斜,儂智高的部族軍與他的南天國覆滅也只是時間問題。

葉安不可能把希望寄託在他的身上,就算他是純純的華夏子民也還是不可能。

部族軍缺乏訓練,所有的凝聚力皆是靠儂智高的賞賜和追求所謂的平等而得到的,在奪取邕州城後,西南各個部族的利益得到了滿足,他們並不想繼續與大宋進行戰爭。

畢竟,戰爭是要死人的,而現在他們得到了土地,得到了財富,得到了社會地位,誰不想守著當下的安穩環境過日子?

至於大宋的天兵南下征討……那是“遙遠”將來才會發生的事,現在考慮那些幹嘛?

雖然人在西北,但葉安卻對西南的事情瞭解的相當透徹,這要得益於銳士臺多年在情報工作上的“深耕”。

徐用章早已成長起來,他與程拱壽不同,徐用章有著極大的抱負和理想,尤其是在見識到河西的制度和發展後,他便死心塌地的追隨河西,宣誓用性命來維護這個理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