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五百一十八章儂智高之死


                 在狄青看來,或許大宋看來葉侯的手段過於卑鄙,可他卻知曉,政治謀劃上根本就沒有卑鄙一詞。

  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才是常事,大國之所以不願使用卑鄙的陰謀,其根本是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的情況下,為了一點利益便要出賣國家威嚴,這對封建王朝來說得不償失。

  但只要利益足夠大,收穫足夠高,漢家王朝對外征服的藉口永遠是不夠用的。

  對於河西來說這一條也適用,這麼多年來的苦心經營,默默壯大,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夠同宋遼所對抗,為此河西願意付出更多代價。

  狄青的思緒很快被拉了回來,馬背上的他一身黑甲,猩紅的盔纓與披風在馳騁中被拉得筆直。

  河西的軍隊向來是進退有度,千年之前的軍事家孫子就已經總結出一支軍隊獲勝的基礎條件,“疾如風,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

  安南軍完美的符合以上所有條件,哪有不勝的道理?

  相比之下,儂智高的部族軍就潰散的很嚴重,以狄青的眼光看去,就算是潰敗也要想盡辦法的收攏軍陣,並且最大可能的一邊撤退一邊集合潰兵。

  至於儂智高的部族軍,完全時在慌不擇路,這樣只會一頭扎進崑崙關的埋伏之中。

  “傳令下去,只要能穩住軍陣,大軍推進的速度能有多快就多快!”

  隨著狄青發話,六道傳令兵高舉軍旗分頭奔向各處,他們的任務只有一個,準確無誤的把中軍命令傳達下去。

  儂智高帶領部族軍慌忙的往崑崙關方向趕去,對於他來說既然能順利通過崑崙關,那回去防守便是最穩妥的辦法。

  可惜,等大軍抵達崑崙關前,他們便遭遇了迎頭痛擊,埋在地下的地火雷讓部族軍苦不堪言,而各種地刺陷阱更是讓他們不敢寸進。

  儂智高怎麼也想不明白,來時候好好的崑崙關為何回不去了!

  小小的關城變成一道難以逾越的天塹,現在前有關城後有追兵,儂智高已經沒有選擇,除了破關奪城之外,就等著被殲滅在崑崙關之下。

  可惜,崑崙關並不大,這也意味著能夠正面進攻的地方太少,在訓練有素的安南軍阻擊下,部族軍段時間內難以攻克,況且並不擅長攻城的他們連個像樣的攻城武器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