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140章 鄭州管城

    即便是萬分排斥儒家的經史子集,但葉安還是要拿起書不斷的背誦。

    沒辦法,這個時代的價值觀就是來自於前年之前的聖人思想,連科舉考的也是這些東西。

    相比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這個時代的科舉更為恐怖。

    科舉取士這個王朝所有讀書人都要參與的“大比”,幾乎每個讀書人這輩子都要參與一次甚至是數次科舉。

    尤其是到了宋世,科舉更是成為讀書人趨之若鶩的東西,這是他們打破階級天花板的唯一途徑。

    士農工商,士人乃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士人是皇權團結的對象,甚至可以說是統治階級,在資源有限的時代,在生產力落後的時代,士人的地位也代表了權勢和財富。

    人往高處走,這是古今不變的道理,宋朝完善的科舉制度使得尋常百姓有了向上更進一步的空間和機遇。

    即便是葉安這般原本也是打算通過科舉走上士人階級,以此享受這個時代的美好生活。

    但以現在葉安的身份,再去說要參加科舉,哪有有些讓人恥笑了,原因很簡單,他即將獲得爵位以及官身。

    前者給了他極高的社會地位,而後者卻會給他尋常人所得不到的權利,此時參加科舉便是與尋常讀書人搶奪名額,世人不恥。

    當然,葉安之所以得到這些東西,全部來自於他的功勞,無論是土豆還是地瓜亦或是那份《救災活民書》都已經變成了他的資本。

    葉安心中沒有羞愧,相反而是充滿了感激,他感激那個美好的時代,也感激曾經偉大的人。

    現在讀書學習不是為了應付科舉,相反而是為了應付以後的生活,用王淵的話來說,德不配位才是最讓人不恥的事情。

    而所謂的德便是這個時代所遵從的儒學。

    身邊有美麗俊俏的小娘子陪伴對於葉安來說是一件相當不錯的事情,賞心悅目多好啊!何況這個小娘子還充滿了求知慾。

    至於鐵二這個五大三粗的漢子,基本上已經淪落到雜役和護院大手的地位,即便是王幫沒事也能使喚他一下。

    作為葉安的管事,雖然還沒有府邸,但王幫已經成功的進入了角色。

    幾乎大小事務都由他操持,並且還能做的極為妥帖。

    無論是安排房間,還是給葉安領路,幾乎是做到了讓葉安成為“植物人”都能很好生活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