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159章 旁觀者清

    但有一點不能否認,寇準的情商實在是令人堪憂,不過這樣的毛病彷彿是宋代文人的通病……

    凡是那些情商高的,善於交際的,幾乎都被描述成了奸佞一般的人物,比如鼎鼎大名的奸相丁謂。

    身在其中自然無法看的清楚,在玄誠子口中,寇準詼諧幽默,有容人之量,同時又是揉不得一點沙子的。

    而丁謂和王欽若卻是渾身上下沒有任何優點,這讓葉安感嘆古人的“政治正確”。

    事實上丁謂和王欽若並非沒有功勞和優點,這不符合辯證法啊!否則他怎麼坐上相位的?真宗皇帝可不是一個昏君!

    相反他的前半生幾乎是賢明君主的典範,鹹平之治就是他開創的。

    丁謂的才幹即便是葉安這個後世人都要佩服的,他機敏智謀,多才多藝,天象占卜、書畫棋琴、詩詞音律,無不通曉,幾乎是一個天才式的人物。

    別的不說,一舉三得這個成語便是源自於他,東京城中除了皇宮之外最大的宮宇玉清昭應宮就是在他的主持下修建的。

    丁謂展示了統籌學上最經典的案例:從施工現場向外挖了若干條大深溝,把挖出來的土作為施工需要的新土備用,以解決新土所需。

    再從城外把汴水引入所挖的大溝中,利用木排及船隻運送木材石料,解決了木材石料的運輸問題。

    最後,等到材料運輸任務完成之後,再把溝中的水排掉,把工地上的垃圾填入溝內,使溝重新變為平地。

    這在葉安看來幾乎是教科書式的統籌計劃,但卻因玉清昭應宮乃真宗皇帝好大喜功而建,丁謂的能力和功勞被盡數抹殺。

    他在為相期間做了相當多為國為民的事蹟,安撫邊民,巧渡黃河,治理水利,減免賦稅,整頓經濟,都是他的政治成就。

    唯一的敗筆就是迎合皇帝排擠他人,可他若是不這麼做,又從哪裡獲得足夠的支持?

    若是有機會,葉安非常願意去見一見這個充滿智慧的老人。

    寇準的死確實讓惋惜,但同樣他也是政治需要,客死雷州說到底是宮中那位聖人的安排。

    這一點玄誠子清楚,即便是不收葉安為徒,也是一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