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233章 居京師大不易

    葉安和晏殊兩人依舊坐在吧檯前飲酒,此時雙方之間已經沒有多少交流,都是自顧自的在獨飲。

    葉安的話給了晏殊相當大的震撼,當然他也知道葉安的就是在告訴他這麼做不現實。

    在心中他是認可葉安說的話的,但同樣也驚訝於這少年郎對朝中情形看的如此透徹,年紀輕輕就能分析其中利弊。

    但此時的晏殊所在意的不是官宦之家開設買賣的問題,而是葉安所說的冗官。

    晏殊授官給事中、景靈宮副使,判吏部流內銓,掌幕職、州縣官以下注擬、磨勘事。

    別人聽了葉安的話可能覺得危言聳聽,但在晏殊看來卻非如此,身在吏部的他對大宋官員的多寡瞭若指掌。

    唐時科舉每屆取進士三四十人,到了大宋動輒便是四五百人,太宗淳化二年朝廷取士總計竟達一萬七千三百人。

    想到這裡晏殊不自覺的好奇,轉頭望向葉安道:“長生是如何知曉朝廷冗官之巨的?”

    葉安笑了笑:“別的不說,單單是一個司農寺便有正卿一人,少卿三人,上林署令二人,丞四人,太倉署令三人,丞五人,監事八人。有府十人,史二十人,典事二十四人,掌固八人。鉤盾署令二人,丞四人,監事十人,有府七人,史十四人,典事十九人,掌固五人………

    除此之外還有?官署太原、永豐、龍門等倉,司竹,慶善、石門、溫泉湯等監,京都諸宮苑總監,九成宮總監,諸鹽池監,諸屯等。

    您說這麼多的官吏是不是都在拿著朝廷的俸祿和貼補?一個司農寺便有如此多的官員,況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呼?”

    葉安說完便把手中的酒盞端起一飲而盡,現在的大宋冗官問題其實已經非常嚴重了。

    晏殊緩緩點頭:“你說的對,但恐怕遠不止這些。朝廷對宗室、親信弟子特為優寵,隨意授官,皇朝宗室男七歲,便可以授官,更有甚者便是襁褓中也有官階,並領取俸祿;宗室之外,其它旁支、異姓、門客,都可以得蔭補官,每年成千上萬的人得授官身,品秩!地方上的官吏便也不在少數…………”

    看著晏殊食不下咽的模樣,葉安微微有些擔心,現在大宋的三冗問題基本上已經出現,但卻不是改革的好時候。

    朝廷上至劉娥,下至兩府相公都希望這段時間能夠平穩度過,皇帝太小還不能親政,外敵環伺蠢蠢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