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362章 劉娥的“靈魂拷問”

    “你總是會變出一些讓人捉摸不透的東西來,也不知這些東西時從哪來的,你是不是又打算做棉線生意了?”

    對於劉娥的“靈魂拷問”葉安毫不避諱的道:“聖人英明,葉安沒有別的本事,但在生財上卻算是有道的!棉線替代麻線本就是大勢所趨,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衝擊絲綢的銷量,只需要絲綢十分之一的價格,便能買到保暖更勝於絲綢的布匹,您說這對大宋的尋常百姓家是不是一種福氣?”

    “對尋常百姓是福氣,可對那些絲綢商賈和更多的養蠶,抽絲的人家來說卻是一樁禍事!你可知大宋境內有多少人家樣桑養蠶?有多少人家靠煮繭抽絲過活?只想著掙錢就不怕脊樑骨被戳斷?!”

    劉娥並沒有多少興奮,相反她是真的在考慮大宋百姓的利益,只可惜她的算法錯了,只是算了減法,並未算加法。

    葉安笑了笑道:“聖人明鑑,棉布一旦出世,必定會風靡整個大宋,百姓既然趨之若鶩,那必定會擴大種植面積,棉花可要比桑樹好侍弄,而且也不是所有地方都適合種植棉花,這東西產量大,收益高,只需要幾年的時間,就能全面普及開,甚至不需要朝廷大力推廣,西北之地就很適合種子棉花,棉布雖然輕柔保暖,但相比絲綢還是稍顯遜色的,且隨著棉花的種植多,絲綢的價格自然水漲船高,咱們大宋的絲綢又好又漂亮,自然能賣出個好價錢嘞!”

    大殿中是葉安的演講,劉娥以及站在她邊上伺候的藍繼宗都不約而同的被他的理論所說服,更重要的是他們從葉安這裡得到了一個他們所期盼的答案,棉花的保暖性要遠高於這個時代的紡織品,除了用昂貴蠶絲所製成的絲綿。

    冬日裡的保暖意味著什麼?在大宋最直接的答案就是少死人!

    並且通過葉安的說法,若是能把歲幣全部變成絹布,然後再以棉布替代絹布,這對大宋來說實在是太過實惠。

    兩人也終於相信,葉安的長遠打算完全是站在有利大宋的角度出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