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521章 血肉磨盤

    這也導致西羌諸部的人馬無法獲取足夠的木材製造攻城器械,《墨子:備城門》中記載“民室杵木瓦石,可以蓋城之備者,盡上之,不從令者斬!”

    所以早在葉安抵達之前,沙聞天便已經把關外的村莊,建築全部拆毀,並把木料運到了關內,百姓也被遷移至此。

    西羌諸部兵馬想要製造攻城器械,便必須要前往樹木茂盛的地方砍伐加工才能製作出來,這樣一來大大的降低了對清平關的威脅。

    在葉安看來這便是沙聞天作為守關令的本事。

    攻城戰就是一場消耗戰,消耗的是軍械和人命,清平關的城牆才是真正的“血肉磨盤”宋軍與西羌諸部兵馬在這裡展開了一場生死鏖戰。

    這才是高牆內外,矛盾相接,勝負難料的戰爭,西羌諸部兵馬佔據了絕對優勢,而宋軍卻有地勢之利,訓練有素的士兵,雙方也算是旗鼓相當。

    冒著箭雨前進的西羌士兵制作了擋板,這些由厚實的木板拼接起來的簡易盾牌可以有效防禦正面飛來的箭矢,但對於拋射而來的箭雨卻收效甚微。

    不斷的有西羌士兵在密集的箭雨中倒下,屍體被同伴拖著前進當作了盾牌和沙袋堆積在了清平關的城牆下,當然其中也有真正的沙包,只不過數量稀少遠不及西羌人自己的屍首。

    好在葉安利用之前被俘的西羌精銳加固了城防,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加高了牆體,這些西羌人打仗不一定是好手,但出體力卻是一把好手,把清平關的城牆加固的可謂是固若金湯,高度也有了相當大的提升。

    西羌人最終憑藉人數優勢開始攀登城牆,如此戰爭便進入一場殘酷的拉鋸戰。

    無論城牆有多高,無論箭矢有多快,多麼密集,宋軍依舊存在一個致命問題,人數不足,清平關的城牆上總共只能佔下千人,這已經是保留了行兵動線的最大人數,再多城牆上便會擁擠不堪,這才是最致命的錯誤。

    八天時間裡西羌人已經消耗了足夠的老弱病殘,現在的西羌軍隊幾乎都是青壯年,戰力明顯要高許多,而那些老弱病殘已經成為他們腳下的階梯。

    同時這八天時間裡,西羌人還從遠處運來了足夠的木材打造了攻城的器械,只是器械之簡陋簡直令人髮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