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問江湖 作品

第一百三十一章 論道(下)

不得不說,亞聖提出的“義”,提出的“民貴君輕”,在極大程度上彌補了儒門的先天不足,這也是亞聖之所以為亞聖,並且在儒門中的地位僅次於開創儒門的至聖先師的原因。

張月鹿道:“民再重也是民,君再輕也是君,其本質還是君臣綱常。當年東皇與儒門大祭酒論道,東皇曾問,憑什麼有些人是父親、祖父,有些人只能做子孫,而且世世代代都是子孫?史書已經給出了答案,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只是這些人推翻了頭上的父祖之後就會發現,儒門這套體系是治理天下最好的工具,還是要重用儒門,重用儒門的士大夫們,只有這樣,打下來的天下才能穩固。故而改朝換代,無非是換了個人,可關係還是父親和兒子的關係。”

“儒門不在乎對錯,只在乎秩序,也就是‘禮’,禮不能廢。兩小兒打架,各打五十大板。父子矛盾,必是子錯,這就是禮。在儒門的禮教體系之下,各個層級自行其是,互不相擾,如此便是天下太平。故而禮之核心是尊卑、階級。”


“只是儒門治理天下有一大弊端,能維持卻不能開拓,前朝大魏為何閉關禁海?若是將大魏看作一家,那麼父祖們還能管到遠在四海的子孫們嗎?子孫們發現另有出路之後,還會認這個父祖嗎?”

“如此就有了天大的問題,人一天比一天多,地一天比一天少,人多地少,如何?父祖怕子孫脫離掌控,不敢向外開拓,只能提倡節儉,子孫們已經儉無可儉,可父祖們仍舊奢靡無度,誰又肯從自己身上割肉呢?於是歷朝歷代,不得不亡,一場天下大亂,殺得血流成河,推翻舊王朝,土地重新分配,又是人少地多了,輪迴不止。只是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新王朝又不得不用儒門維持統治,儒門則長盛不衰。”

“正因為儒門被歷代王朝所倚重,所以儒門便妄自尊大,開始固步自封,天下始終是那個天下,將天下看作一張餅,始終只有那麼大,只能養活那麼多人,再多就只能死人。不是所有人都樂意不斷重複這種屍山血海的輪迴,必然要尋求出路,此儒門所以傾頹也。”

“於是道門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為什麼不把這個餅做得更大呢?有句話叫作莫向外求,可求了幾千年的內在,只求了這麼個結果,也只能向外求,故而道門重造物,興海貿,向外求索。道門今日,船舶行於四海之上,貿易遍佈世界之間,是為向外開拓,這是道門之所以興隆。”

儒門大宗師要拍案而起,卻被東華真人制止:“既然是論道,就要讓人說話,都是一家之言,當不得真。”

道門內部始終有兩條路線,一條是徹底消除儒門的影響,一條是三教合一,張月鹿的這番言辭便是出自第一條路線,而非她自己憑空想出來的。

對於儒門弟子來說異常刺耳的話語,對於道門來說,其實並不怎麼激烈,許多人甚至深以為然。

雖然道門和儒門的關係不錯,但不能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去揣度兩大勢力之間的關係,更不能將兩大勢力擬人化,道門要聯合儒門,又要敲打儒門,並不衝突。

若是齊玄素在此,他大約不會像張月鹿這樣長篇大論,而是一句話指出儒門的關鍵所在:儒門的君子也好,聖人也罷,其實就是造出一個佔據道德制高點的標準,然後靈活地執行這個標準。簡單而言,雙標。也難怪好些人罵儒門,滿口仁義道德,滿肚子男盜女娼,個個都是偽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