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 作品

第 54 章 劉盈腦子不夠用


天下蒼生,蒯通肯定是不關心的。

但他這計謀,對韓信又是真的好意嗎?

韓信即使與劉邦已經有了間隙,但他的將還是劉邦的老下屬,兵卒多發自漢地,糧草也要蕭何提供一部分。他若自立,就算短暫會三足鼎立,定是最先被砍掉的那隻足。

如果阻攔大一統的步伐不是蒯通的目的,蒯通勸韓信自立的計謀只有項羽得利。

若不是項羽的性格不可能使出這樣的計謀,劉盈都懷疑蒯通是項羽的人了。

不過,沒道德沒理想的“縱橫術士”就是這樣的攪屎棍吧。損人不利己,天下被自己攪和得越亂,越顯得他本事高強。

哈。

劉盈吹起了口哨,期待和蒯通的見面。

蒯通在史書中很有存在感,但他有預感,自己無論再怎麼讓蒯通破防,蒯通都不會給他貢獻經驗值。

但無所謂。

我漢聖宗聖皇帝做事,不計較蠅頭小利。

劉盈吃飽喝足,在院子裡玩了一會兒,倒頭就睡。

路上無聊,他又刷起了副本。

這次他刷的是“全軍覆沒”。

“全軍覆沒”的副本不累。他就是提前享受一下皇帝生活而已。

早知道這個副本如此輕鬆,劉盈早開刷了。

那麼這個副本怎麼過呢?劉盈需要每日在數百份建議中,選擇最差的一條,然後再想辦法把這些最差的政策執行下去。

大明朝的官員不是吃素的。劉盈亂髮聖旨,這些頭鐵的文武官員是能抗旨不遵的。

每個官員頭頂都有一個“抗旨不遵”進度條,一旦有一個官員抗旨不遵,這個副本就失敗。

其中一個叫于謙的,特別難搞。那進度條敏感得就像是酸鹼試紙,一點點動靜就能暴漲。

雖然副本刷起來很愜意,但過關實在是太難了,劉盈刷

副本的效率還不如去瓦剌留學。

看看自己見底的經驗值,
生活不易,劉盈嘆氣。

“那明堡宗究竟是如何在朝中多是忠臣良將的前提下,力排眾議,御駕親征,錯誤全犯?”劉盈皺眉,“想不明白啊。”

隨著年歲增長,劉盈腦子越來越清晰。雖然他還是記不得前世自己是怎樣的人,但那個無所謂,有知識就夠了。

“瓦剌留學”副本講述的是明英宗年間御駕親征,全軍覆沒的事。這一戰大半朝中重臣和勳貴被殺、被俘,瓦剌一直打到了京城腳下,大明差點早早變南明。

此戰之後,大明的武勳階層幾乎崩壞。說它為大明滅亡埋下了禍根之一,不算太誇張。

大明的禍根太多了,明英宗背一條禍根也沒什麼。

明英宗之前的皇帝是短命的仁宗朱高熾和宣宗朱瞻基,所以他朝堂上許多得用的文臣武將是朱棣選好的,本事都很大。宣宗全面戰略收縮雖然留下不少禍端,但也確實給大明起到了休養生息的作用。

劉盈覺得,給他這樣一個班底,他能踏平瓦剌。

漢聖宗聖皇帝第一次感到腦子不夠用了。

他究竟要怎麼做,才能全軍覆沒還不讓群臣死諫?這也太難了吧?

劉盈把自己的總角都搓散了。

此刻,他竟然深深地佩服明英宗了。

作者有話要說

已捉蟲。一章半合一。腹積水加重,回醫院掛了一瓶蛋白,只加更了半章。明天緩解了我瘋狂更新,別擔心。

碎碎念:

1、

未度平原,聞漢王使酈食其說下齊,信欲止。通說信曰:“將軍受詔擊齊,而漢獨髮間使下齊,寧有詔止將軍乎?得以得無行!且酈生一士,伏軾掉三寸舌,下齊七十餘城,將軍將數萬之眾,乃下趙五十餘城。為將數歲,反不如一豎儒之功乎!”於是信然之,從其計,遂度河。

——《漢書》

韓信本來要退兵了,蒯通激將韓信,將軍啊,你這麼努力才攻佔五十多座城池,酈食其只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就得到齊國七十多座城。不會吧不會吧?你當了幾年大將軍,功勞還不如一豎儒?

韓信就上頭了,發兵攻打齊國。

後世對此事評價都差不多。以王夫之的話做總結,便是“乃韓信一啟貪功之心,從蒯徹之說,疾擊已降,而酈生烹;歷下之軍,喋血盈野,諸田卒以殄其宗。慘矣哉!貪功之念發於隱微,而血已漂櫓也。”

為了將領的功勞,兵卒本可以不死,但死了。這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吧。

2、

淮陰侯聞酈生伏軾下齊七十餘城,乃夜度兵平原襲齊。齊王田廣聞漢兵至,以為酈生賣己,乃曰:“汝能止漢軍,我活汝;不然,我將亨汝!”酈生曰:“舉大事不細謹,盛德不辭讓。而公不為若更言!”齊王遂亨酈生,引兵東走。

——《史記》

齊王讓酈食其勸說韓信退兵,不然就殺了酈食其。酈食其雖然被韓信賣了,卻堅定不移地站在韓信這邊。

“公”是“乃公”的意思。酈食其雖然是儒生,但是《史記》認定的狂儒。這話直譯是,“你爹我不會為了你說話”

3、

韓信攻齊是在劉邦在修武奪走韓信兵符的事件之後。

韓信在趙地征戰時自己募兵,兵卒多為趙人。劉邦奪韓信的兵後,把曹參、灌嬰等心腹和自己的主力交給韓信,補給了韓信更多的兵卒。而且那之後,劉邦嚴格按照韓信的戰略意見來執行,還給韓信升了官。

“奪符”這件事,太史公不知道是不懂軍略還是不敢多說,但從結論來看,應該是劉邦和韓信達成了私下協議。

所以在蒯通勸韓信自立的時候,韓信手中的兵卒不是他自己募的兵,而是劉邦交給他的主力,那時他的副將是曹參和灌嬰。

梳理完這一點後,我滿頭問號。蒯通真的不是想害韓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