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小云 作品

0443 第十章 傑屋妙語會元初(第三十三節)




    對於尹熙頤的下聯和賓客們的反應,曲芸只是垂眸微笑。直到李宗頗為震驚地道破玄機:



    “這是,無情對啊!”



    所謂無情對,即是俗稱羊角對的一種特殊體例。它講究上下聯對仗工穩,逐字相對。而兩者間的意思卻偏偏要具備歧義,廣用借對,用驢唇不對馬嘴的工整結果讓人拍案叫絕。



    無情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朝,直到大庸文鬥擂興起方為鼎盛。故而這東西在文鬥擂上倒也相當常,只是大多數文鬥擂上出現的版本,都是打擂者受制於時間限制來不及細考進而取巧的手段。



    比如給“萬物皆下品”對個“一心不上嘗”什麼的。每個字都對仗,但不僅上下文之間毫無關聯,連下聯本身都是字句不通的,這就有些糟糕了。



    遇到稍微有人腦子活泛點想起用借對法諧音把品嚐的“嘗”改成賽場的“場”,都會被稱為智對傳頌青史。



    事實上,這還真是近百年前元初節文鬥擂上的真人真事。一個性格彆扭厭棄拋頭露面的名為刁狄的書生被人強推上擂臺,惱羞成怒歪打正著留下了如此千古一對。



    都說了是歪打正著,這刁狄也沒有多高的才學,後來並沒能考取功名,一生就只留下了這樣一副對聯。



    會出現這種牽強附會的狀況並不是以善舞文弄墨而聞名天下的大庸子民文化水平低下,而純粹是文鬥擂限時規則的鍋。



    所以說,想要對出字從句順且具備相當立意的無情對,難上加難,其困難程度甚至更在雙九十八合首聯之上。甚至可以說,文鬥擂上產生任何一副優質的無情對,都必將成為流傳一世的名聯。



    因此尹熙頤的下聯一時沒有人往無情對上去想,便是因為它有著太過完整順暢的意思。